前提:校正的必要,回歸的時間
今天 (2021.06.03) 我有三節線上同步課程,是「西班牙語讀本與寫作」,這是個「變種課程」—全球化的今日,瞬息萬變,連病毒都變本加厲,人類與人類在做的事怎能跑的比病毒慢呢?因此,去年我也「超前部署」,將原本內容和程度屬於「西班牙語二」的課程改成「西班牙語讀本與寫作」(算新開課程),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西語一、二基礎語言課程有十班了,我覺得量已足夠,應該有些不同內容與教法的課加強同學其他的「能」力,因此新開了「西班牙語讀本與寫作」。課程的目標希望修完西文一的同學可以接續,修完西文二的同學可以溫故知新,同時已經在修西文二的同學,可以一箭雙鵰,1+1〉2 的學習速度。為了此種「突變課」不要嚇跑學生,我在課綱和教材內容還特別說明會同步上足西班牙語二的文法與相關進程,不會讓同學的學習「漏溝」。
我常相信這個諺語:「你的糖可能是別人的毒藥」。因此,我雖然覺得這堂課可以擴充補強同學西語的聽、說、讀 寫能力,一般都想按部就班,把底子打好再言其他。因此,修完西文一的同學,會希望繼續修西文二,這樣他們才覺得齊全完整; 西文二的同學會覺得「行有餘力再學文吧!」,因此,覺得「讀本寫作」是進階的課,先不急著上; 職是之故,這門課最會吸收到的同學大抵是已經修完西文二,然後來嚐鮮兼複習。但是這類同學大部分時不我與,泰半是大四的同學了,為了畢業找工作、出國留學、實習規劃忙的團團轉,修這門課無利可圖,無助前途。除非視野與眾不同,也敢賭注,或是青春飽滿,有的揮灑。加上我在清大算「新老師」,要認識這個老師、認識這個課程,還得在選課的時候走入「歧路花園」才可能偶遇呢!
所以,最後選修這堂課的同學還是我的「死忠」,意思是上過我的西文一的同學,熟悉老師的人,熟悉老師的課,熟悉老師的方式,熟悉上課的氣氛,而且上課時間還不衝突才行; 相同的道理,老師也熟悉同學的學習程度,上課態度,個性脾氣…,相對更容易立馬進入狀況。因此,不會有太多開新課的壓力。大部分相同的同學持續上課有些助益和好處:實體上課最大的效應或效益就在人際關係的培養,師生情感(喜怒哀樂的累積)都是因為上課的接觸和互動慢慢發酵凝聚。也因此,雖然是開新課,泰半是舊學生。忽地,我又想起二十年前齊邦媛教授跟我說的話:
「在臺大,妳一年有十幾二十個學生肯學,願意跟著妳學西班牙文,這樣也就夠了。我以前在臺大,就是每年教出那十幾個、二十幾個學生,個個都很有成就」。
「你可以去臺大開疆闢土,教幾位好好把西班牙文學好的學生,這樣就夠了」。
所以,兩年前借調到清大來,我也就帶著這樣的想法,珍惜願意一直學,沒有中斷的同學,甚至不中斷地每週來旁聽,來跟同學切搓。久而久之,真的是打成一片,雖然沒有真的「打」起來。
要有這樣的「感覺」並不容易,而且學西文(選修的第二外語),的確需要時間,需要培養累積氣氛,形成氣候,讓這種課變成學生會想學,會成為話題,還會成為腦中一部份的功課。(這個說法不是指單一情況、單一機構,而是普遍性所有開這類課程的情形)。因為不是本科系,學生選修來來去去,是學生想學,不是老師罩得住; 學生想走,老師留不住; 是有用就滿天星,無用就滿地土,因此,來了一學期,下學期就不見; 來了期中考,期末前就停修; 來了一年,下學年說衝堂。總之,林林總總,這絕非專業科系(甚至還有研究生天天黏著指導教授)的老師可以體驗的千百種滋味。教授屬於這一類的課程的老師真像是「遊牧人生」呢!
美麗的錯誤,幸福的校正回歸
今天我有三節線上同步課程,是「西班牙語讀本與寫作」。自從三級警戒以來,已經連續三週上線上同步課程。真好,同學都不會缺課(這學期也沒有人缺課)。不是大班的課,同學比較不會缺課嗎?我想語言課,小班制會吸引同學,練習多,氣氛親和,比較不害羞,況且都是一起上課將近兩年的「同班」同學,害怕講錯的恐懼也消失於無形了。說來也十分弔詭,剛剛前頭才說教不是本科系的同學有如遊牧人生,但是也算十分難得了,這種課能讓一個老師跟一批相同的同學共處兩年時光,有的一星期四小時,有的一星期三小時,累積起來也十分可觀了。
不知不覺,「西班牙語讀本與寫作」同時兼顧文法學習,我配合選讀教材的內容和進度,已經教到「過去式虛擬式」的用法,這表示,學完這兩年,西班牙語的文法已全數交到同學手中。當然,「教完交出去」是一回事,是否吸收應用嫻熟又是一回事,但是至少武功寶劍在手,禦敵致勝總是較有保握。
今天我們讀了一篇本來去年此時要讀的文章,是西語版的新冠病毒新聞。去年選了這教材,我一時覺得有點難,擔心同學不好消化,於是先擱置。那知今年依然肆虐未息,我跟同學說我們一定要好好認識它了。的確有點難,光單字就快要跟文章一樣長(那表示幾乎每個字都是新單字了),醫學用詞相當多,重音符號很難唸,文法很搞怪,句子特別長(同學說這篇很不友善,為何句子都不像我們學習的文法,會有主要子句,附屬子句,用關係詞連接那樣一清二楚)。話說新聞文章,專業文章,優質報導的文章常常就是愛使這種寫作花招啦!
閱讀和練習的教材講義都放在螢幕上,大家看得到,老師也可以立即像寫板書一樣,還可以改錯,還可以給同學分享畫面,讓他們操控… 。哎呀!去年疫情蔓延全球時,我都還不需要線上上課,一整年兩個學校(清大、臺大)都是實體教室,哪知這三週突擊,立刻變成直播主了。也罷,如果不是這樣,恐怕自己還停留在舊石器時代,不知道二十一世紀的太空時代已經到什麼境界了。只是,不少人不免感嘆,單看「表面」,這疫情造就了已經跑在很前面的科技業,讓它更健步如飛(線上上課人人要用電腦、手機、平板…),卻沒有嘉惠到人文,反而讓人文更瞠乎其後了?
寫到上課,思緒就飄飄地又去反思回想什麼議題,趕快拉回來—— 做完現在式和過去式虛擬式的練習告一段落,我問同學有沒有問題?一位同學說她有問題,順便也幫其他同學問,說他們好像有些句子不太懂,有些要寫出來,給老師看這樣對不對。結果,第一個說:
Espero que la profesora sea feliz hoy y todos los días. 祝老師今天快樂,也天天快樂。(我說完全正確啊!用的很好!)
之後另一個同學說要分享畫面,她有兩個很長的句子,要看看是否正確:
Espero que usted tenga buena salud, todo lo que quiere pueda cumplir y que pueda viajar a todos los países que/donde quiere ir.
Espero que usted tenga buena salud. Todos los deseos suyos puedan cumplirse y que pueda viajar a todos los países.
兩個句子的意思都一樣,只是寫法稍有變化。「祝您身體健康,願望實現,可以到您想去的國家旅遊。」我看這些句子都正確,但是感覺怎麼像是在寫給我呢?
說時遲,哪時快,另一個同學又說她也要分享畫面,秀出她畫的圖(真好啊!學生多元就是這麼多彩繽紛,各種才能的人都有; 清大南大校區美術系的同學,她很會畫畫,自己有工作坊)。
「哇!這是什麼呀!」我大叫又開心地笑出來。
同學放出連結,唱生日快樂歌的西文版,還說這張圖已經同步寄到我的信箱了…
第一位問問題的同學說她在部落格看到我的生日好像是明天(六月四日),所以今天上課剛好可以祝福老師。剎那間,我跟同學說,哇!你們給了我靈感,今天這個美麗的錯誤 —— 來不及記得過去—— 將會讓我已經有三個生日的紀錄再添一個,我要來寫成「軼事趣聞」,這將是很難得難忘的回憶喲!而且,近來大家討論了半天,一知半解的詞兒,這下子豁然開朗了:我跟同學說這個就是標準的「校正回歸的生日」!
有了快兩年上課的熟識,這種氣氛才弄得出來,才弄的自然,不然難免彆扭或尷尬,我徵得同學授權允許,把這張卡片 po 出來,自得其樂之外,謝謝同學用心的繪畫與線上的祝福:校正回歸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