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向齊邦媛教授致敬:2023 推動臺灣文學進入西班牙編譯出版暨推廣計畫(2023-2026)

2012 年首見台灣文學西譯出版
2019 年 3 月 11 日,在印第安納大學藉著臺灣大學校園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齊邦媛教授兩週後,我詢問齊教授許可,寫了一篇〈一天中的一生—齊邦媛教授側寫〉的回憶文。文章裡幾次提到未能實踐齊教授殷殷期盼我去做、我能做的事:她希望我能用西班牙文翻譯一本台灣文學在西班牙出版。說「一本」,是因為當時連一本都沒有。台灣文學最早西譯的作品、且在西班牙出版是李昂的《殺夫》(Matar al marido, Chindia 出版, 2012 年),當時還是從英譯版本轉譯的。

西班牙出版社或一般大眾(實際上仍是小眾)開始關注台灣文學是 2016-2019 三毛的三部曲出版之後(綜合她與西班牙相關的四部中文作品,分成三本出版—《撒哈拉日記》、《加納利群島日記》、《無方之地日記》,西文標題分別是 Diarios del Sáhara (2016), Diarios de las Canarias (2017), Diarios de ninguna parte (2019)),三毛與西班牙的連結,以及與荷西的夫妻情緣總算撩撥一些讀者的反應和好奇心。在這之前,西班牙的華語出版品都是大陸的作家,或是中國古典文學,尤其以唐宋詩集為最。2012 年迄今,由各種管道以西班牙文或加泰隆尼亞文在西班牙出版的各類台灣文學作品,總計約 20 種左右(包括正在進行中)。也許不需中譯西的知名譯者告訴我們,我們也了然於心:台灣文學在西班牙 (包括西語拉丁美洲國家)能見度低……

(1990) 1994-2024 臺灣文學西譯路迢迢
從 1994 年起,也是我完成博士學位返國開始執教時,齊教授便多方鼓勵,殷殷期待,每有機會,總是勉勵, 要將台灣文學翻譯成西班牙文出版。時光匆匆,我在學界轉眼也將走到路的盡頭,那當時,1990 年,我們在西班牙初相識,她說了「拉丁美洲幾億人口,這片文學有它的份量和影響力,不應該忽略。我們應該做些事。」我沒有忘記,但是我一直沒有做。我回想,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別人(台灣的作家、出版社、出資者、政府主責單位等等)也不放心我們做,或是不覺得我們能做,以致於三十年歲月蹉跎至今。我再回顧齊教授的信件,應該是如此。

我拿出一九九一年齊教授給我的書信,她是認真、嚴謹的、把翻譯台灣文學當成一生的牽掛和職志,以我們相識 34 年,相信她自然也期待台灣文學有西班牙文譯本。這三十餘年來,我真是辜負她的用心。

一月二十二日我用二十世紀的郵包寄了一小箱書給你,有我編的兩套台灣小說選集及英、法譯本,希望不久可以收到。
… 我於一月初即將妳的簡歷交給國立編譯館,說明擬由妳在西班牙與人合作譯一本台灣現代文學選集,他們表示歡迎,只是稿費相當固定(一千字一千元台幣),潤飾費並無預算,但有審查校訂費可作潤飾用,只是他們規定版權必屬館方。而文化建設委員會則可資助一筆編譯費,由編者編列預算開支,且必須在國外自覓出版者以利推廣。我認為文建會條件較好,但它的計畫尚剛開始,我擬於近日內向他們提出,如初步可行,我們再計畫編選、譯等步驟,寄去資料請先作參考。

三十四年前文建會的「中書西譯」計畫方興未艾,三十四年後,台灣文學外譯從文建會到文化部到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確成績斐然,較之從前,有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各種外語翻譯堪稱蓬勃,令人詫異的是,居全球第二大母語、整體使用國家和人口量居次的西班牙語,在政府推廣與經費挹注的計畫中,一直位居末位。其實,是不曾有過。

齊教授正式給我一份翻譯名單(台灣短篇小說和散文選集)是一九九四年六月底西班牙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拉(Camilo José Cela, 1916-2002)訪台時,當時覺得是一個「鼓勵和刺激」臺灣各界重視台灣文學和西班牙文翻譯出版的時機。只是,那熱潮,一剎那,畢竟不是英,日文 (或是法文),諸事付諸闕如,一切歸於沈寂。It takes two for tango, 齊教授這隻推手,沒有人來搭,舞不出美妙的舞姿。

回到三十年後的今天(1994-2024),細想,努力並不會徒勞無功,只是需要時間; 獲得他人的信任並不容易,更需要持恆和耐力,「把握當下,想像未來」都是時下流行的勵志話語,也是安慰劑,但是要劍及履及,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跟時間長期賽跑拔河拉鋸,生命要給力,心情要平衡,意志要堅強。1994 年當時,可有勇氣和能力確保 2024 年的樣貌?2024 年的今天,真能在 1994 年想像 30 年後的承諾?

2023 推動臺灣文學進入西班牙編譯出版暨推廣計畫 (2023-2026)


2023 年國立臺灣文學館有了新館長 (2022 年 10 月起)—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林巾力教授。年輕也有作為的她,看到了台灣文學空缺的西班牙文這一塊。一位台灣文學學者,除了思索這不可思議的問題,還會試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臺灣文學館積極探索問題,四處尋訪,究竟什麼原因在台灣文學外譯計畫推廣 30 餘年後,還不見西班牙文的影子?

經過一整年的資料搜集、尋訪、開會、尋找專家學者 (或許不只一整年,也或許不是只有我們,但是專家學者的意願、學術鑽研和想做的心是關鍵),臺文館於 2023 年 10 月 25 日公告「2023 推動臺灣文學進入西班牙編譯出版暨推廣計畫」招標。曾聽聞,過去常有顧問公司或有志之士向臺文館詢問並自薦,有意做這件事,聽完全部的流程和「必須做的事」之後,紛紛打退堂鼓,直言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並不奇怪,即便今日我們的團隊已經得標,也已著手處理相關事宜,依然戰戰兢兢,無法預知隨時可能出現的難題。

2023 年 10 月,我匆匆四天來回西班牙(加上飛行共六天),心懸此事。當時心中忖度,我已經蹉跎了三十年,人生哪有幾個三十年,何況學術生涯更短暫。再錯過這一次,不僅盛年不重來,生命更難再回。於是,結合幾位有志一同、有共同的賣命精神、能同甘共苦的夥伴,** 終於合體,臺西聯手,決定寫計畫投標這個翻譯計畫。一來,2023 年是我的人生一甲子,也剛好完成幾件有意義的學術合作計畫; 二來,此時此刻的自己,似乎已有能力克服 30 年前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能夠完成,也是實踐齊教授過去的期待; 三來,想起此三年期計畫到 2026 年,剛好是西班牙人來到台灣這個美麗島四百週年紀念(1626-2026),時間序上值得借力使力,好好在台灣和西班牙兩地推廣台灣文學西譯實際落地的成果。


臺北醫學大學的人文精神與實踐
2023 年 8 月 7 日,我來到臺北醫學大學服務,不少人以驚訝的眼光,看待我這個人文領域的學者(還是小語種的第二外語!)如何在醫學大學安身立命。毫無醫學專業的我卻不曾自我質疑,因為我知道臺北醫學大學的人文價值和創校 64 年來所欲向下扎根的人文底蘊,也相信北醫大在悠久的醫學專業固基之後,正在開闢與構築人文素養的「歧路花園」,實踐校歌的「學好做人方做醫」的守則與涵養,在醫學人文、人社、通識、博雅教育這條大道上深耕邁進。在我決定投標臺灣文學館這個計畫時,學校相關單位主管和同仁通盤解說,秉持堅執的理想和使命必達的精神,讓我們在準備過程中得以釋疑,進而寬慰而充滿信心。從校長室 (正式而言,是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投標,交付我執行)、副校長室、秘書處、財務處、研發處,所有同仁一起協助,如果不是行政流程的鼎力支持和分秒必爭的效率,每一個關卡、時間隘口、內容撰寫、經費編列都可能讓我們這個計畫功敗垂成。11 月 15 日我前往臺文館臺灣文學基地(舊的齊東詩社)簡報我們的計畫時,留下校內正主持一半的會議,由研發長繼續接力。在我今日想藉文字將這個計畫獻給已逝的齊邦媛教授,說我終於啟動了這個她懸念的想法,也要向北醫大同仁致上最大的謝意。

報告齊教授
11 月 15 日下午我準時到臺灣文學基地去準備報告。自覺已頗有經驗的我,悸動的心情依然有點忐忑。稍候些時,我走進評審委員齊聚的會議室,有線上、有現場、有本國籍、有外籍專家學者,感覺每一位都比我年輕十歲以上(果真蹉跎歲月,該做的事延宕多年?)。簡報時間 15 分鐘,我準備了 29 張 ppt, 第 28 張是 1990 年齊教授和我在馬德里哥倫布廣場的合照。我的結語說到 (頓時眼珠汨出了淚滴),這曾經是齊教授的期許,是我一直以來的職志,因為有這樣的因緣,有了我今日想完成這個計畫的堅持。

11 月 21 日臺文館舉辦「瑞典蟬獎贈獎典禮」,上午是頒獎典禮,下午有兩場臺灣文學翻譯論壇:一場是英語場「臺灣文學的國際翻譯現況」,一場是華語場「臺灣文學與世界思潮的交流與互動」。英語場我在高鐵上透過網路觀看聆聽。我受邀主持華語場,和作家、詩人陳育虹(2023 年蟬獎得主)、李昂、陳思宏、陳文芬等人同台,也是莫大的榮幸和機緣。在那個場合,身為主持人,麥克風在我手上,我下意識地又說起台灣文學西譯情事,向現場聽眾說起齊邦媛教授對西班牙語曾經有的期待,而就在論壇結束後,我們這個「推動臺灣文學進入西班牙編譯出版暨推廣計畫 (2023-2026)」 也終於底定,正式簽約執行。

得標後迄今,非關翻譯本身的翻譯計畫諸事多而繁雜,得按部就班一一處理。十分佩服過往曾經投入在此計畫的各方人士,對他們究竟如何走到這一步,不禁肅然起敬。這四個月來,我曾經幾度想寫信給齊教授,跟她報告這件事,了卻懸掛我們心中多年的心願,但是我就像 30 年來一樣地拖延哪!想起三十餘年來不時報告,卻不曾做成(坐而言),如今她駕鶴西歸,我沒報告,但已經開始做了(起而行),而且不會只是當時說的一本而已 。雖然遲到了三十年,但我相信,這未來三年會比三十年前做得更好,冥冥之中,我相信,她知道了。也就放下遺憾。

「淡淡的三月天…」,齊教授仍然選擇「紅花開遍」的三月來告別「人間四月天」,無論是杜鵑還是芍藥,都是她摯愛的兩所大學的校花,燦爛綻放陪伴她歸去。

註解:

*此處所指為由西班牙出版社出版台灣作家的作品。2012 以前少許零星詩篇,例如余光中先生一首詩收入Marcela de Juan 所譯詩集;或是報章雜誌引介時節譯。

**我將再覓良機撰文感謝這一群夥伴和編輯委員。


發表留言

Information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24/04/05 by in 翻譯西文.

導覽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83,584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