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博士服 & 畢業典禮
2016 年 6 月 5 日臺灣大學舉行畢業典禮,也是我第三次穿這件 20 年前從西班牙量身訂製的博士袍。過去兩年的兩個 6 月穿了兩次畢業典禮,無三不成禮,心情累積至今,對這件博士袍感觸良多,就得流瀉凝結成文字了。
西班牙的博士畢業典禮日選在 1 月 28 日 聖多瑪斯‧阿基諾 (Santo Tomás de Aquino / Tommaso D’Aquino,1224-1274)的紀念日舉行。聖多瑪斯‧阿基諾生於今日義大利中部的羅卡賽卡(Roccasecca,乾燥岩石之意);他是中世紀經院派神學家與哲學家,他的名著《神學大全》和形而上學的知識和論證,讓天主教會尊稱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以「人類的博士」、「大家的博士」敬稱他,也因此西班牙將他的紀念日作為博士畢業典禮日。
20 餘年前了? 我收到馬德里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畢業典禮通知當兒,好像是大腹便便了。沒能去參加畢業典禮,心中滿大的遺憾。通過口試到拿到正式的畢業證書又等了兩年。等我親自去簽名,領取畢業證書時,我都生完兩個女兒了。照這速度看來,增產報國比知識報國快多了。我去領取正式的畢業證書時,詢問可否補參加畢業典禮,學校說不行的:每個應屆博士都有名字有椅子有身分,錯過就錯過了,沒得補辦的。不過秘書處也告訴我說:「雖然沒能參加畢業典禮,總可以穿穿畢業博士袍拍照留念」。秘書告訴我那兒可以租用,那兒可以訂做。
我唸這個博士:要不是教育部的公費留考,我何來這筆龐大的錢負笈他鄉求學五年半!我唸這個博士,為了「無友不如己者」—好好讀書練習西語,第二年住進了西班牙唯一會收博士生的學生書院、而且是收費最高的巴西書院 (Casa do Brasil),書院裡面我和另一位韓籍語言學博士是唯二的亞洲學生。爾今想來,除了博士學位以外,我在這個書院與同儕切磋,習得的知識和語言訓練堪稱一個業餘博士。如今,高等教育國際化浪潮,大家開始推廣書院制 (尤其亞洲的大學),殊不知 20 多年前我就是書院書生。公費勉強只能支付書院月費,但是我太喜愛這個環境了,爸爸賣了最後一塊地給我 20 萬元補貼;我唸這個博士,要不是 fiancé (現在的先生)最後一年養我,讓我存得最後一年公費變成嫁妝,我可能得了博士沒了嫁妝,婚姻也報銷 (一笑!); 重要的是,我參加了先生的畢業典禮,親炙美國大學畢業典禮的簡潔、端莊、隆重,而且他也買下了一整套的 Vanderbilt 博士服,我怎能不好好想想,好好善待我自己這個博士學歷呢!
西班牙博士服 “Haute couture“
因此,我不想只租來穿穿,擺擺姿勢,拍張照片了事,我找到馬德里大學秘書處告訴我的西服裁縫店,就在太陽門的小巷道裡 (Calle de Espoz y Mina)。老師傅跟我說七天可以取件。扳指算算時間,剛好是我離西返台前兩天,因此,當下決定訂做。留西這幾年,除了兩次學術活動去西柏林、布魯塞爾,各來回四天,我不曾出過西班牙觀光,不曾「周遊列國」,這件博士袍是我最奢侈的消費了。老師傅拿起布尺量身、量頭圍,指著桌上的照片給我看,說我是文哲學院,那帽子和衣服披肩就是天藍色 (azul celeste)。轉頭一看,桌上那張參考照片竟然就是我的指導教授。那時候的幣值還是西幣 (peseta),師傅跟我如數家珍般,說除了博士長袍,披肩,蕾絲袖口,鈕扣花邊,圓帽 (內八角、外圓),還有其他配件如徽章、戒指、手套…,他看我眉頭越縮越緊,建議我買徽章即可,掛在胸前,兩面分別是大學和西班牙國徽標誌,金色的材質,閃亮高貴。總價 7 萬 5 千元西幣,當時折合台幣大約是 1 萬 5 千元,我當場付了現金。那時還不流行信用卡,說來也沒有資金和信用可以申請。
那時候的我,剛生完第二胎,胖了好久,身材縮不回去,猜想這博士服寬度和帽子圓周鐵定是當時的身材定版,拿到衣服隔天,我還穿起來拍了許多照片,圓臉圓帽寬衣服,真是龐然大物啊!西班牙友人開玩笑說,像放一塊 pizza 在頭上,我倒覺得像脹大的饅頭 pizza 或是蛋糕,圓滾滾還流蘇鑲邊。那時,穿起博士袍相貌儀態如何,我好像不很在意,我在意的是那件博士袍的多重意義,因此,我小心呵護,千里迢迢帶回台灣。
帶回家裡後,它一直靜靜地吊掛在櫥櫃裡,幾年後趁身材稍為消瘦,曾拿出來拍一張自覺能見人的博士照,之後,它又被我深鎖在櫥櫃裡,守著它的歲月,守著我的記憶,守者我的心願。
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穿它。每年鳳凰花開的畢業季節,聽人說起,參加畢業典禮就可以穿,就必須穿。但是,印象中畢業典禮老師並不需要參加,因此,我一直覺得在正式場合穿那個博士袍的機會很渺茫,很遙遠。
曾經,我認為有朝一日,或許還有一絲機會可以穿上它,但是這個推算想法,在我 2001 年離開輔大轉到臺大任教以後,我覺得這件博士袍跟我永遠說再見了。因此,我把它放進臥房裝潢過後更深處、更不容易拿到的衣櫃最深層。況且,要紀念這個博士學位得來的心路歷程:一枝草一點露,也逐漸淡化,就讓它從歲月的記憶痕跡中逐漸褪色、磨蝕、消失。
王寶釧苦守寒窯 18 年不是傳說,不是神話,不是虛構嗎? 18 年後,2014 年臺灣大學的畢業典禮,我需要參加!我聽說可以穿自己母校的博士袍。「真的?」那是什麼心情啊?我好害怕,畢業典禮當天我帶了兩套博士袍準備「伺機而動」,一套是學校準備的臺灣博士服,一套是我那不知塞吊在深幾許處的博士訂製服重見天日。畢業典禮當天,一早試穿,在同仁的鼓舞下 ——現在不穿,更待何時呢?——當下決定穿自己的博士袍。那一年的學生彷彿比較多嗎?比較熱鬧,比較貼近師長嗎?從體育館走出來繞校園,就有尖叫聲:「好酷喔!」、「好特別喲!」、「那一所學校的博士袍啊?」、「那個學院啊?」、「我也要穿」… 。走進禮堂時,「哇!喔!喲!…」單音節拖曳的驚訝聲搭配響亮的掌聲,「好虛榮啊!」,沒想到這套博士服這麼驚豔,尤其那頂圓帽太吸引人了,顏色好亮,質感很好,這博士袍怎麼設計衍生而來的,引起大家的好奇與討論。
西班牙博士服何從來
探究這博士袍的源由,源自希臘羅馬時代,由宗教服飾衍生而來。當時主事者決定大學學位服與神職人員的服裝類同,舉凡設計、裁縫、配飾與宗教服飾一樣講究、精緻。這樣的設想於 15-16 世紀時逐漸落實,有所謂紅衣主教希斯內羅斯 (Francisco Jiménez de Cisneros ; 1436-1517)條款; 1779 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Carlos III) 在飾帶上稍作修訂,以便區別並彰顯文法家、語言學家、醫學家、神學家、哲學家的特色,其它部分則跟神職服飾一樣都是黑色調。1850 年女王伊莎白二世(Isabel II)正式立下規章而有統一的大學學位服(碩士、博士服),差異在於袖口花邊,徽章、戒指、手套、權杖。學位服飾色系以學院區分,文學院天藍色; 神學院、藝術學院是白色; 法學院石榴紅; 醫學院金黃色; 藥學院紫色; 理學院土耳其藍; 管理學院橘色; 獸醫學院綠色; 建築學院、工學院褐色… 。校長的服飾則是統一黑色。
今天我第三次穿這件博士袍,前一夜 6 月 4 日有了小插曲。去年首度拿去乾洗店洗,拿回來後往櫥櫃吊著沒再看它一眼。昨晚準備,拿出來審視一番,所有的扣子都被解開了,方位也抓不準了,我竟然兜不回去,花了一個半小時,汗流浹背被一件博士袍折騰。最後不得不開冷氣,得跟它奮戰。罷了,我去上網,找出一些圖片細細觀察,這一看,才發覺前兩年我也穿錯了:背部穿反了,尾巴要翻成黑色面,放進披肩裡面,像鉛錘垂墜,有重量的感覺,以便披肩因重量產生皺摺垂墜感,我竟然將天藍色外翻,穿在外面……背部像拖著一條尾巴一樣。所幸,這服裝如此特別,臺灣大概就這一件吧,穿錯了也沒人知道。
今天我終於穿對了,正面背面都對了。 走進禮堂,隱約又聽到前兩年的喝采聲,這是設計,這是創意,這是精緻。20 年前訂製的博士袍,連續三年穿在臺大的畢業典禮上,「我是誰?」博士袍擬人化自問!在這兒讓大家讚嘆詢問討論,西班牙啊西班牙:妳總還是有一點兒特別的,讓人家好奇妳的博士袍之魅,之美,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