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流連.榴槤

流連.榴槤[1]

 

每次,總是很湊巧地在這個時節去馬來西亞。校友、好友、長輩、晚輩都要問:

 

「要吃肉骨茶,還是榴槤呢?」

「只能選一樣喔?」

「肉骨茶我自己會做,吃榴槤,吃榴槤……」

 

榴槤聲音震天嘎響。好像沒吃到榴槤不能回台灣一樣。其實隨著去的頻率增高,問的形式只剩一種:「要不要吃榴槤啊?」彷彿肉骨茶已如家常便飯,不可能沒吃過; 反倒是榴槤,依然顯出它的稀奇。稀奇有兩種[2]:一是山珍海味,千載難逢;一是特異古怪,避之猶恐不及。的確,說到榴槤,有的喜形於色,有種宛如要中六合彩般那種期待; 有的心如止水,面無表情,眉宇間瞬間一個扭擰,好像大難臨頭似的。面對榴槤,當「極愛」和「極惡」碰在一起時,那就是絕配,完全不會飢餓作戰,沒有「搶食」問題,皆大歡喜。

每次,到了馬來西亞,在校友、好友、長輩、晚輩殷勤熱絡的款待下,總是流連榴槤吃到飽。

愛榴槤或不流連,可以跟什麼相比擬呢?想來就是跟愛吃臭豆腐、愛嚐藍乾酪(起司)一樣,這幾種食物個性分明,特立獨行。愛之,吃它千遍不厭倦,愈吃愈上癮; 惡之,不食不聞不問,卻要數落它一頓才罷休。

什麼時候吃起榴槤呢?

生老二時是四月中旬,[3]婆婆從台南北上來幫忙坐月子,聽聞給坐月子的產婦吃榴槤最補身。於是,每天除了午餐晚餐必備麻油雞酒外,四月~九月正逢榴槤成熟時令,婆婆每天買用透明塑膠袋裝著兩三粒金黃的榴槤,跟著正餐放著給我當飯後水果吃。囑咐我一定要吃完,因為沒吃完也沒有人會吃,也不能放冰箱(怕『臭味』四溢)。我腦裡的思維還是傳統的觀念,傳統的習慣吧!聽著對身體有益,尤其在產後身體大傷時期,一定聽話吃了就是!而且聽說好好坐月子,不僅身強體健,有些體質虛弱的人,還可以藉著坐月子扭轉頹勢,讓生產後的身子變得更健康。我不知道有所謂「討厭榴槤、恨榴槤、見榴槤嗚鼻子、吃它一時,臭你數日,張口榴槤味,無人敢靠近……」諸此種種「醜化」榴槤的事。想來,一整個月在床上坐月子,吃了榴槤傷及無辜者也只有老公一人,於是,昔時不曾聞榴槤,月子時期啖榴槤,怎地流連讚榴槤,產婦胃口變榴槤!

只是,坐完月子後,我也沒有再吃過榴槤。

榴槤收成期一年就那麼幾個月,而且不是普羅大眾一定會買的水果,有時水果攤也不會批發,沒能有邂逅或豔遇之緣,加上是進口水果,異味又不便宜,其貌不揚又全身刺,我輩也非聞人,亦無「海畔逐臭之夫」之好/號,沒有非吃不可的眷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榴槤不流連,沒有在記憶的年輪中畫上刻度。

數年後,2011 年 9 月初我跟先生去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神龍學會成立二十周年慶暨臺馬太極拳集訓,就最後一天了,師兄嫂殷勤好意,非要我們吃過肉骨茶、嘗過榴槤後才能離馬回台。車子奔馳個把鐘頭,終於在巴生吃到肉骨茶。而榴槤,因為門內師兄嫂上午上太極拳課時,我這化外之人上了雲頂觀摩,回來時大家都吃過了頂級榴槤,師嫂特地留了長長一條(粒)給我品嚐。這一口一口,終於讓我下了個簡單的結論:「說榴槤不好吃實因沒吃到好榴槤呀!」這就像許多人說西班牙的火腿哪有多好吃一樣的說詞,西班牙火腿獨領風騷,沒吃到好火腿不知火腿好!尤其現在台灣慣常翻譯成中文的伊比利豬火腿(jamón ibérico),不頂級已經頂級好。

如是,榴槤也是千姿百態啊!只是看到榴槤的外表,不知怎地,我會先想到穿山甲,全身就豎毛; 也會聯想到我們社區後院好幾株美人樹,厚實三角形的尖刺依偎著樹幹,美人雖美,扎人不手軟,溫柔多刺藏危機,靠近不得!最後的聯想是釋迦,圓錐形的果皮堆疊,也有類似結構的外表。只是釋迦都可以改良成果皮光滑的鳳梨釋迦,為何榴槤依然流連它那令人遠觀不敢褻玩的驚人外表呢?凡人尚未品嚐榴槤的內在,都要開口先問:

 

「這榴槤怎麼栽種啊?」

「聽說樹長得很高大?」

「這麼重怎麼掛在樹上啊?」

「要是掉下來咂到人怎麼辦啊?鐵定不是滿頭包就是滿臉痘花?」

「……」

「榴槤很聰明,都選在半夜掉下來,專門砸小偷!」

榴槤是不是會砸到小偷應該是玩笑說詞,非事實,但是半夜掉下來倒是很多栽植專家的說法。萬物自有其生存法則,莫不妙哉!這種看來令人畏懼的水果,它總會找尋出路,讓人用另一種方式接近它。只是聽說買榴槤是整顆秤重賣,若要切開厚重的盔甲,單純買果肉,當然加值在裡頭,價錢鐵定更高幾成了。

「君子不重則不威」,這也是榴槤的特質。因此,水果之王,「果王」之名不脛而走,是榴槤的代稱呢!且看它這長相,這魁梧狀,全身帶刺護衛著自己,護衛著裡面嬌嫩的果肉,誰與爭鋒!連要吃它的人類都要小心翼翼,大意不得。果中之王未浪得虛名,因此,其內在也就「殺氣騰騰」,吃多了就上火了。大自然的食物鏈一物剋一物,此番吉隆坡行吃榴槤長知識,得知果王身邊必有「果后」— 美麗的山竹是也。吃榴槤搭配山竹,金黃加雪白,一升一降,榴槤上火山竹滅火,熱冷調和,你儂我儂!數年前山竹尚進口台灣,爾後不再見到她美麗的倩影,台灣不再有山竹。有果王,沒果后,多不美的缺陷![4]

不喜榴槤的人說到榴槤的味道,說它面目可憎,散發「瓦斯味」,沒有水果香,食之無口感,甚至噁心。的確,我也吃到瓦斯味瀰漫的榴槤,只是愛它就要接受它的好它的不好。除了品種問題,過熟是癥結。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亙古不變,然越是珍貴的東西,似乎越馬虎不得。熟透的榴槤確實有一股瓦斯外露的味道,那真是還沒讓你愛上它,就怕死它了。但是,恰如其分的榴槤,果肉,嫩、Q、滑溜有厚度,而且感覺有一層薄膜,像糖果的透明糖衣,吃進嘴裡就自然融化。榴槤的薄膜也是這般,隨著咬痕跟著滑進舌頭,就這樣把最珍貴的果王之果帶進我們身體。祥明學長說冰凍起來不變硬,就像冰淇淋那般爽口,冰涼有度,扎實有感,滑嫩美味……。再者,食完不擔心,水龍頭順著榴槤外殼滴下來的水洗洗手,沒吃進去的味道全數洗淨,一點不留指頭,也不會纏你數日。如實照做一番,果真魔幻寫實啊,捏著榴槤沾黏在手指上的味道消失殆盡…… 那就再來一粒吧!。如此想來,有些人去大馬,是挑時間去的,榴槤榴槤我來了!

這回趁著吃多種榴槤的機會,同樣也是肉骨茶專家的祥明學長,一一介紹了榴槤的品種和果肉——長條形、圓型、金黃色、乳白色….. —— 專業學名或術語就有夢中情人、奶油包、貓山王、青竹腳、金黃竹腳、黑刺榴槤、坤玉王、鐵腳榴槤、IOI, D168、金王榴槤、金鳳榴槤、紅蝦…。那豐厚的果肉和超乎想像的細緻的種子,就像吃五、六月的玉荷包荔枝一樣的感覺; 而相對薄薄一層的鮮果肉,斗大的種子,又好像是七、八月的黑葉荔枝,兩者都讓我們食之有味、飽食又有知。只是術業有專攻,我這兒也只能約略就圖片和長相,依據祥明學長的解說,書寫幾筆,有朝一日,果真想當果王的教父/教母,得從頭好好學習榴槤經,流連榴槤身旁不厭倦,才有可能吃榴槤知榴槤講榴槤。

       


[1]謝謝馬來西亞台大校友劉祥明學長提供許多榴槤的名字和辨識方法。此行感謝臺大校友會李慶德會長、侯建成顧問、吳志清學長… 等人協助。

[2]此處趣味性地引用許久以前豬哥亮代言的感冒藥廣告「斯斯」:斯斯有兩種。

[3]還記得當天夜裡剛好翻譯完塞拉的遊記《亞卡利亞之旅》(Viaje a la Alcarria),凌晨肚子就開始大踢了,昏黑中直奔醫院待產。

[4]得有一次機會,我問了生農學院盧虎生院長,他說山竹蒂頭易藏病蟲害,不易防治,因此,後來禁止輸入到台灣。但是,更真實的是,農產品貿易談判沒談攏,因此有些種類就被點名禁止輸入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8/08/09 by in 飲食.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13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