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8 月 1 日,還在暑假期間,彷彿還有點「蜜月假期」,但是在更早之前,心情已經開始有點忐忑。「老驥伏櫪」只有「老」字貼切。面對新環境各項人事物,其實就是新人無誤。
另一半知道,「在路上」的事,我只會「開車」和「撞車」,於是,每次要開新路線,都先幫我看 Google Map,告訴我怎麼走方便省時。
「別以為新竹比較近喔!去清大比去臺大多 2 公里。不過,南下比較不塞車,應該會比較省時。妳就跟去臺大一樣,去程開二高(福爾摩沙高),回程開一高(中山高)。還有,每次出門前,先看看 1968 高速公路圖是否塞車,再決定走哪條路線。」
由於借調也需要回臺大義務授課。因此每回出門前,手機和車子連線後,地圖自動會告訴我哪一天開去臺大,哪一天開去清華,或是哪些日子,從台北直奔新竹,或是新竹回奔台北。向南走還是向北走,對別人如反掌折枝之易,對我,學問大。重點是上交流道之前,不要選錯邊。
三年開車南下的經驗,基於發生的頻率太高,讓我有個奇怪的聯想:當人們往北走時,知道彼此是要進京城,似乎警戒心和注意力較集中(還是北部路段的交通警察相對機伶環伺?),因此國道上的內外線(快慢車道)車速和司機頗自制,內線是超車線,不是悠遊冥想,我自開之。但是南下時,越遠離京城,心情越輕鬆嗎?道路駕駛的「知識和常識」就放諸腦後。於是你會看到:內線車「前」無古人,常與中線道平行前進,也不管後有來者; 中間線道本來就是正常速度,想超車的人自該去內線找良機; 最外頭的更不用說,大卡車緩慢笨重,小汽車不再奔馳,於是,三(四)個線道車子經常同步行駛多時,逼得後頭的人找不到空隙鑽出呢!
向南走,向北走的去程,很少的情況下會走一高,就是 1968 路線圖沒有出現紅色塞車符號時。如果走一高,向南走就得從平鎮系統交流道上,連接台 66 (觀音大溪)線快速公路。最近開了一趟中山高去清華,神快速,高速公路上只花了 36 分鐘。
如果走二高,從我這兒屬於中壢區後車站的客家莊出發,在大溪交流道上高速公路,不論是往南或往北,其實都是遠離目的地而迂迴倒退走,要多開十幾公里。走二高到新竹清華,還必須「開過頭」到新竹系統交流道 100 公里處,接上中山高,然後回頭北上,再開個 5 公里左右,在 95A下交流道,銜接光復路。如此,前段後段加總,其實多開了快 20 公里。有時腦筋混沌,中山高南下會先看到 95A(穹林,竹東),福爾摩沙高接中山高後,北上會先看到 95B(科學園區),有時就在 AB 之間神魂顛倒,誰先誰後就怕下錯了交流道。每每逢人問我開車怎麼取道去清華時,我這樣一番訴說,本來腦筋還清楚的男士們都變得一愣一愣的,秒間想過後,再問我,為何會這樣開?
「因為我就是頭腦簡單,選一條最方便的。遠沒有關係,不要亂。不要在 local 讓我繞到頭昏腦脹就好。」
「用 Google Map 導覽啊!沒有 Google 也不會迷路。」
「哎!每次遇到岔路,向左轉向右轉選一個,我沒有一次選對的。」
也就因為這樣,有了一次選錯邊,開到公道五路,越開越茫然,左右邊分不清。公道五路直接右轉進校園,腦袋卻記著光復路要左轉,因此「過校門而不入」,再繞一圈回來。基於烏龍狀況層出不窮,所以我也必須早點出門,把要多開的十幾公里路和可能的糊塗時間算進去。只是路痴永遠改不了迷路或出狀況的毛病。這三年間,我三次開過頭,究竟是什麼緊要關頭的事讓我分心,忘記在新竹系統 100 的地方接上一高,而兀自繼續開 (顯然是每次都必須「開過頭」讓我習慣而釀錯)!剎那間覺得那路好陌生「啊!肯定開『過過頭』了!」怕遲到,心慌極了!開到下一個香山交流道,下來再迴轉上去,彷彿已在陌生的頭份鄉間神遊幾回了。
此外,好像運動場上的非受迫性失誤似的:因為曾經三次錯過新竹系統 100 的地方,就會戰戰兢兢地提前注意; 結果在 98 寶山交流道就下高速公路。這一下,好像來到桃花源,開進了科學園區,兩旁綠蔭,風景倒是宜人,只是一個街區穿過一個街區(感覺好像到了國外的住宅區嗎?),一家公司繞過一家,足足多開了半個小時,結果開到進校園了都還不曉得(原來從後門進來了!)難怪!通常走後門都要「神不知鬼不覺」。
我總覺得高速公路開車就像搭地鐵、搭捷運,或是搭飛機,都是點到點一路向前行,不怕走錯路,目的地到了就是到了。所以即使開過頭,只要記得找地方再迴轉,就可以上路。但是最怕是在高速公路上發現車子沒油了,那真是比熱鍋上的螞蟻還命在旦夕。
駕車年齡近 30 載,很少開到車子出現沒油的紅色警示燈,但是就在北二高南下出現三次。又是什麼事讓我不專心,忘了上高速公路前要檢查,一定加足油再上的守則?缺油的紅色警示燈一出現,車子顯示還可以開多少里程的數字版面就會消失(其實可以再按鍵讓它出現,但是我竟然不會)。如果知道還可以開多少公里,多少可以規劃盤算,就不會那樣茫然心慌,結果這三次我都在上學途中突然發現沒油了,而那段路是過了關西服務區,而寶山休息站並沒有加油站,這中間約有 15 公里路程,斷然無法一路開到學校 (尚須 30 公里) 而不拋錨。紅燈一閃一閃,車子又不能慢速,兩兩催化益讓人焦躁不安,於是就大膽地從竹林交流道下去了,想想怎樣都會有加油站吧!又來到了向左走向右走的交叉路口,我的「駕車宿命論」就是注定要開錯。於是進入了不知名且十分另類的「納尼亞傳奇」王國,眼前彌望,都是農場田園,沒有人沒有車,越開越往天邊… (心忖:方才選錯邊,另一邊肯定是鬧區,相對才會有此邊如此寂靜到令人驚慌的「田地」)。
結果,又在司機(我)笨拙失序無腦的狀態中,多開了半小時; 來時路已無生機,只能繼續向前,竟然還有油… 在鄉間小路拖磨到學校 (這一路,我是靠著另一半的電話聲音支撐我,好像冰天雪地、或是中槍的人,怕他昏迷不醒,得一直說話說個不停或拍他的臉… 。但這情況,是我央求他別掛電話,要一直說話…)。這種慌張窒息的煎熬是下地獄式的折磨,但是這種意外還有救的結果又是升天式的欣喜,不只是三溫暖的效果而已,大概只有所謂的馬路「三寶」:老人,老女人,女人才會發生,而這三樣我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