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新冠病毒(coronavirus / COVID-19)是陽性還是陰性?

(2021 年 2 月 1 日 補述)

新冠病毒肆虐一年餘,全球染疫人數已達 1 億 266 萬例,222 萬人死亡,病毒也跟著變種,讓人類捉摸不定,疫苗「雖聞樓梯響,傳說有人開打,未見人免疫」。

去年 4 月 8 日寫了〈新冠病毒是陽性還是陰性?〉,討論這個新衍生的疾病西班牙文的冠詞究竟要怎麼使用,是陽性的 El COVID-19? 或是 陰性的 La COVID?

經過一番查證和一些有力人士的文章辯證,得出皇家學院的幾項解釋,傾向以陽性  El COVID-19 表示,雖說有些機構以 「疾病」(disease)的西班牙文是陰性(la enfermedad),而使用 La COVID-19 也可以接受,但是皇家學院的解釋讓廣大使用者有所遵循。我也因此洋洋灑灑寫了下面這篇文章,由新冠病毒的語彙衍生了一系列疾病的陰陽性用法與辯證。

殊不知,就在昨日(2021 年 1 月 31 日),我向皇家學院院士請教一些翻譯選材的問題時,同時聊到了新冠病毒,竟然讓我看到當初認為應該寫 El COVID 的院士,寫 La COVID。我原來以為是他打字誤植,還反問了一下,怎麼一年內「陰陽變異」,使用文字跟病毒一樣,也會變種?他說,皇家學院應該要認定為「陰性」用法,從 西班牙文的 “enfermedad" (疾病) 這個字是陰性來界定。過去認同兩種寫法,應該是尚未定論,如果真的編入皇家學院辭典,還會有所討論。

這位院士去年跟我辯論時的話語,鮮活地在我腦裡浮現,而我跟他說皇家學院的說法讓我在教學參酌上有了依據,這下子我非得來補述一番不可呀!加上我察覺這篇文章一直都有很高的點閱率,不由得「社會責任感」上心頭,教學的認知(良知)也讓我覺得應該將 El COVID 和 La COVID 列為未定論的「各自表述」。若以 “enfermedad" (disease) 來解釋,就是 La COVID,若是直接使用「新冠病毒」的本名( coronavirus),那就是 el coronavirus,簡稱 El COVID.

不過,這一年來,看到西文媒體泰半使用 El COVID, 「新冠病毒陰陽未定論」要正本清源,最好的解決方法就像皇家學院說的:「有些現象和詞彙轉瞬即逝,可能永不再現,使用的機會極微。」因此,讓此病毒消失,降低使用機率,也就免於辯論。文字的使用,原來就是與時並進,配合時代的演進而更新,經過一年,看來依然各有堅持,莫衷一是,大家的生活被攪亂了,連腦袋也被病毒「洗腦」了,還分不清怎麼「制/治」它才好。所幸,西班牙文裡,原也有同一個單字,陰陽性冠詞皆通用的情形,而且意思不變,例如大海, el mar, la mar 都可使用一樣。

不過,我覺得這也是探索知識的過程,而且當初寫這文章也是請問查詢許多人而寫下,如今看來,趣味依然。


(2020年 4 月 8 日)

新冠病毒(coronavirus / COVID-19)是陽性還是陰性?

 

「老師,他們用 el coronavirus (陽性冠詞 el ), 那為什麼 la Covid-19 就用陰性冠詞 “la"呢?是表示 una enfermedad (一種疾病),una epidemia (一種流行病)嗎?」(註:疾病和流行病的西班牙文都是陰性名詞)

「要說 enfermedad,epidemia 也可以,前面沒有特別說出來的指稱詞可以假設任何相關字。但是我覺得跟字根比較有關係,如果用 la,會不會是跟 vid,la vid 發音的關係?像 el servicio militar (服兵役),但是縮寫時就會說 la mili?」

「那個 c.o.v.i.d 的寫法,是指其他字詞縮寫來的嗎?」

「就是 corona-virus 的組合或簡稱,不同寫法多半是執筆人個人(編)寫的吧!?醫學上也許有縮寫,但我們不懂最好就依原文寫,寫正確寫法。其實並沒有很多媒體使用 la Covid-19,大部分是 el coronavirus 或是指「肇因於」"~por Covid-19″ 。

「我看到有網站寫陰性 la 耶」。

「我覺得這跟西語的發音和結構有關……」。(上述是兩人在討論 “la", “el" + Covid-19 的用法和西文發音)

 

一個新冠病毒已經把大家的生活弄的雞犬不寧,結果還額外引起知識上的困擾,甚是惱人。原本,也不覺得是個問題,學過「病毒」(virus)這個字,是陽性,因此,即使是新「冠」(corona)——雖然「冠」字(corona)在西班牙文是陰性名詞,但是合成字是新字 coronavirus,病毒詞性是陽性,冠詞就自然想到用陽性 “el”。

拉丁語系會有這個困擾,任何名詞都有陰陽性、單複數之分,跟隨的冠詞、形容詞都要跟著詞性一起陰陽、單複數變化使用。但是,因為新冠病毒是新疾病、新詞彙,報導時必然出現這個名詞,如果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後也可能積非成是。

三月上旬,西班牙政府宣布全國警戒前夕,各種媒體報導暴增,新冠病毒的報導紛至沓來,但也眾生喧嘩; 閱讀各類報導,本來不疑有他的事情,竟然也教人狐疑躊躇,疑問重重了,也才有了上述那一番「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詢問如何正確書寫的對話。而那段對話,也夾雜了似是而非、半錯半對,邊猜邊想、尚未釐清的一些疑點。

查詢到一些資料,提到醫學上的「陰陽性症狀」的區別,起源於八O 年代精神分裂症的腦影像學研究,簡要概述的說法是:將「多餘」的症狀歸為「陽性」,且陽性症狀較容易識別; 「缺損」的歸為「陰性」,症狀程度較輕,容易被陽性遮掩。我們平常做身體健康檢查,以一個「健康」的人而言,檢查報告「有問題」(有症狀)時就會用紅字標示,並且寫下「呈陽性反應」,正常情形就是陰性,沒有紅色和陽性字樣,就比較放心。

不過,中文的陽性和陰性反應的文字,對一般人而言,還是有那麼點「陰陽莫辨」,不知孰好孰壞。好比「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般模糊。單純就英文(外文字)來看,”positive” 和 “negative” 就一清二楚了,不會搞錯。針對「是否有你想知道的東西」給答案:”positive”(有/ 正)就是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答案是「有」; “negative” (無/負)就是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答案是「無」。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懷孕,”positive” 就是懷孕了; 如果你想知道身體是否有抗體,”positive” 就是有抗體了; 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確診了),“positive” 就是中鏢了。一旦中英(外)文合併解釋,”positive” 等於陽性,”negative” 等於陰性,常常「陽奉陰違」,也就令人丈二金剛了。

這中文診斷的「陰陽性」區分,容易讓人誤解,以為「陽性」一定不好,「陰性」一定好,其實,好壞還得看具體項目,換言之,就是具體想知道的答案是那一樁來判斷。難怪在西班牙文(或拉丁語系),陰陽性的用法也出了問題。因此,有了近一個月來西文人的詢問和困擾,連西班牙都覺得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西班牙皇家學院 3 月 18 日便在官網說明新冠病毒的寫法與發音 (El COVID-19),讓所有使用者有所遵循,不少讀者和學者認為皇家學院應將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這個字編入皇家學院辭典(DLE),針對這個建議,皇家學院有幾點說明:(https://www.rae.es/noticias/crisis-del-covid-19-sobre-la-escritura-de-coronavirus

  1. 皇家學院隨時關注社會的脈動,任何社會的變動或環境的改變都會衍生新的詞彙和用法,有些現象和詞彙轉瞬即逝,可能永不再現,使用的機會極微。鑑於新冠病毒已成為近來全球日常生活的威脅與焦點, 皇家學院接受建議,後續將研擬,將 coronavirus 此字,編入皇家學院辭典(DLE)。
  2. 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為單一詞彙(不分開書寫),且以小寫為主,跟所有的病毒詞彙一樣,屬於一般名詞。如果要說明它是一種疾病時,例如,可以寫成 Los coronavirus pertenecen a la familia Coronaviridae. ( 新冠病毒是屬於冠狀病毒科的疾病)。
  3. coronavirus 單複數同形,僅需冠詞變化:單數是 el coronavirus, 複數是 los coronavirus 。
  4. COVID-19 的寫法:世界衛生組織根據新冠病毒疾病的英文詞彙( COronaVIrusDisease ‘enfermedad’ + [20]19),簡寫成 COVID-19 (斜體字)。COVID-19 的用法應為陽性,因為是 coronavirus 的縮寫,也跟其他病毒寫法一樣(例如茲卡病毒(el zika,伊波拉病毒(el ébola),修辭上都是以引起疾病的「該病毒」來界定詞性書寫。雖然也有一些主張陰性的寫法 la COVID-19(英文的 COronaVIrus Disease,在西班牙文用 “la" enfermedad 解釋 disease,因此出現 la COVID-19),但是絕大部分時候和大多數院士、學者還是認為應用陽性。
  5. 大寫 COVID-19 還是小寫 covid-19 ? :基於這個詞彙和縮寫是最新最近的詞彙,尚未在辭典編目上說明釋義,目前依照既定大寫的縮寫方式。將來如果已經變成常態,成為一個慣常出現的疾病,那就使用小寫 covid-19
  6. COVID 要怎麼發音?基於大寫縮寫的詞彙並沒有正音法的規範,因此,通常以類似的構詞法發音為依據,因此,西文可以發成 [kobíd]。(重音在最後音節)

 

無獨有偶,4 月2 日,皇家學院前院長達里歐.畢亞努維瓦(Darío Villanueva)也應西班牙媒體邀稿,撰寫一篇〈病毒與文字〉(”Virus y palabras”)談論新冠病毒的西班牙文寫法,以正本清源。Villanueva 過去在院長(2014-2018)任內,面對許多對皇家學院辭典編纂的投訴意見或建議,曾針對 posverdad (post-truth)「假新聞」多方彙整研究,從詞彙的辭源到新聞用語,從性別平等到政治企圖,一一剖析,除了尊重兩性平權和拉美西語各國用字遣詞的傳統,更強調回歸文字的精髓與語義的精神,而不要被政治或特殊意圖操弄,改變了西語應有的發展與走向,而變成「假文字」。因此,他撰寫此文,引用另一位院士穆紐茲.莫里納(Antonio Muñoz Molina)所說的「回歸知識」,再次強調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就是陽性,定冠詞單數使用 “el” 或複數 “los”。

Villanueva 還幽默地提到一個例子,說 Robert Hughes 的著作,有一篇題為〈抱怨的文化〉,提到 1988 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要求所有和期刊合作的特約撰述不要在文章中出現 “cadáver” (屍體) 這個字,因為 “cadáver” 是陽性,在大男人主義下意識裏,要避免使用,建議改寫為「不是活著的人」(persona no viva; 因為 「人」(persona) 是陰性)。Hughes 因此諷刺地寫道,如果要說那「肥胖的屍體」( el cadáver gordo),就可以延伸換義,寫成「不是活著的人的不同體積」(較大體積)。

Villanueva 還提到 3 月14 日西班牙總理桑契茲(Pedro Sánchez)發布全國警戒時,說要「竭盡所有可能與所有不可能,保護西班牙全體人民」(”El gobierno iba a hacer todo lo posible y lo imposible para proteger a  todos los ciudadanos”),總理這項宣言,西班牙的婦女聽在耳裡,應當沒有人會認為這項保護不包括全國的女性吧?究其原因,就在於西班牙文陽性複數名詞包含全部的陽性,或是全部的陽性和陰性。 “ciudadanos”(市民,人民) 這個字的陽性複數,使用上包含了陰性和陽性,也就是保護全國的男性和女性同胞。但是,近年來,西班牙女性意識高漲,要求連用字都要平權均等,因此,只要提到人,有男有女時,所有人稱要陽性、陰性同時使用,因此,總理這句話,若要表示更尊重性別平等,嚴謹的說法(實為吹毛求疵),就要變成 “…… proteger a todos los ciudadanos y todas las ciudadanas”,(保護所有的男同胞和女同胞)冗贅而失義。 這就是刻意製造的「假用法」,扭曲文字的內涵與精髓。

不過,在確立新冠病毒的書寫,正名(證明)是陽性當兒,卻衍生我一些遐想和假想。一些文字組合或許是巧合,但也真是巧思。思量文字的編纂與創造,從最遠古或是幾世紀以前,士林哲人、宗教家,作家、藝術家、讀書人、寫書人、 知識分子階層等等,絕大多數都是男性,不免有性別偏頗的可能。我仔細找了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詞彙,以及引發的症狀的單字:enfermedad (疾病)、epidemia (流行病)、pandemia (全球大流行)、endemia (地方、區域疾病)、peste (瘟疫) 、gripe (流感)、肺炎 (neumonía)、tos (咳嗽)、diarrea(腹瀉)、fiebre (發高燒)、rinorrea(流鼻涕)、fatiga (疲倦)、disnea (呼吸困難)、mialgia (肌肉酸痛)、sepsis (敗血)、muerte (死亡)。不管名詞是不是陰性通用的以 “a” 結尾,這些單字全部是陰性。當陽性鑄成大錯,釀成禍害時,全部的痛苦都是陰性在承受啊!難怪西班牙文有幾個網頁和一些學人,堅持新冠病毒要使用陰性,冠上 “la" 的冠詞,彷彿把「陰性」(=女人)視為禍水一樣。這現象好比以前,所有的颱風翻譯成中文時,全部是女性的名字一樣。

其實不然,有許多大禍害的名詞都是陽性,例如,holocausto (猶太大屠殺)、terremoto (地震)、tifón (颱風)、huracán (颶風) 、suicidio (自殺)、atraco (搶劫)、rapto(竊盜)、infarto (心肌梗塞)、cáncer (癌症)、volcán (火山)、asesinato (謀殺)、disparo (槍擊)……等等。以目前所列的這些詞彙,就社會結構、性別行為和暴力摧毀程度看來,大部分是屬於男性的行為居多。再者,如果有些詞彙是陰陽性同形,推敲其使用情形和含義,也是趣味橫生。例如,el cólera (霍亂),la cólera (憤怒),陽性的霍亂可以危害全人類,陰性的女人一生起氣來,也只有氣自己,頂多再多幾個倒霉鬼被怒火掃到而已。如果再胡言亂語一番,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男人引起,而新冠肺炎被指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那使用陽性,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言歸正傳,在皇家學院和前院長 Darío Villanueva 陸續發聲撰文後,西班牙的媒體撥亂反正,日趨一致,使用陽性(el covid-19)稱之,不再糾纏於新冠病毒到底是女的還是男的辯證,因為男女老少、達官貴人、凡夫俗子都有可能會受到感染。倒是世界衛生組織網頁的西文版,並沒有修正,顯然仍依從英文的翻譯,將新冠病毒的縮寫以陰性冠詞 “la” 冠稱。世衛這個有影響力的組織不修正的話,恐怕也只會以訛傳訛,誤導所有西語的學習和使用。最後臨門一筆,我再胡思亂想一番,當世界許多報導台灣防疫成功的情形時,我們這兒提到「全世界只有台灣不相信 WHO 的說法,得能超前部署,防疫得當」。所以,西文人有許多資源可以確認正確西文的用語,何須依賴 WHO ? (這個「誰」裡面,可能也沒有「誰」(有足夠影響力的西文國家)可以大聲疾呼!細想,這應該是皇家學院和前院長憂心之處,因為皇家學院的宗旨與任務,就是力行「去蕪、界定、光耀」(limpia, fija, da esplendor)的座右銘,賦予西班牙文正確的用法與意涵,並發揚光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20/04/08 by in 西文.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08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