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在 APEC,人間福報 「看人間」,2019 年 11 月 21 日。
成立三十年的亞太經合會(APEC),今年由智利主辦第二十七屆領袖高峰會,卻因其國內抗爭動盪越演越烈,皮涅拉總統斷然取消,籌備經年的會議嘎然而止。
清華大學在 APEC? 既然取消了,有何新聞可談?既然未成行,有何具體可說?
如此重大的國際組織會議,從籌備、協調、能否參與、影響效應、是否對等… 諸多因素,這一個斡旋協調的過程彌足珍貴:強化我們面對國際組織的能量與策略,以及在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時,評估其效益的智慧和所需的行動力。因此,雖然 APEC 在智利功敗垂成,但對參與的大學而言,經驗寶貴,尤其對台灣的高校十分難得,值得記載作為後續前瞻的參考。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成立二十一年來,多年來戮力將此聯盟拉抬到更高的位階,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此自二O一七年開始,連結APEC 的會議與議題,諸如氣候變遷,全球公衛,女性平權…等等,舉辦大學校長高峰論壇,希望藉由大學校長的高度和功能,帶動學術研究,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前兩年尚屬實驗性質,今年堪稱是 APEC-APRU 校長高峰會正式豋場。
清華大學,去年六月正式加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為台灣唯二的會員校,亟思積極發揮台灣高校的角色,適時替台灣發聲。今年的 APEC ——大學校長高峰論壇,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清華大學作為台灣唯一參與的會員校,在這樣的國際舞台,要如何扮演角色,除了對外宣揚校譽,更以推介台灣為目標,展現台灣高教的優勢,這是一個勇敢的挑戰,我們也預見可以收到成效。
一番審慎評估之後,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參與此次校長高峰論壇。雖然遠在南美的盡頭,雖然是第三世界國家,雖然是西語國家,在台灣可以出現的地方,就是一個機會。國際各種交流活動中,一般高校參與的態度,喜歡輕鬆的拜會,不喜嚴肅的開會,省略正式的講演; 樂於參與,不善發言; 希望存在,不在意露臉; 這些是國際化的必要與毒藥同步生存的現象。然而,許多時候,學術機構比正式的官方單位參與各項活動來的方便,來的有彈性,因此,在台灣國際處境艱難的情況下,每一次國際場合的交手,都是一次發聲的機會。因此,參與不只是要一張 Seat,而是要一張 Chair —— 不僅有椅子,還要有話語權。
此次論壇,清華大學和幾所知名大學校長同時發表演講,例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等等,講述此次的主題:「數位時代的女性」,賀陳校長主講女性平權與社會醫療問題,同時帶入台灣的醫學研究與女性角色的剖析,能在此對話平台推介台灣與台灣高校的貢獻,好比阿姆斯壯在月球跨出那一步。難能可貴的是,參與校長高峰論壇的會員校長,獲邀參與兩天的 APEC 領袖高峰會,在產學合作蔚為風尚的今日,學界與業界的媒合與接觸更是高峰中的高峰。
更彌足珍貴的是,因為清華大學的積極和表現,有別於其他會員學校,賀陳校長帶領的校內同仁亦正式獲邀參與 APEC 高峰會。這些沒有成形的努力,已經讓我們看出許多有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