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認為此生不太有機緣造訪的國家,兩年內來了三次,而且三次都去一樣的地方走一遭,科學威力奇特無比,引領著我和同仁華玲三度踏上科國的土地,化工系徐治平老師捨命陪君子,二度當「伴郎」[1]; 機械系黃秉鈞老師老驥伏櫪安步當車,方躲開大雪從聖彼得堡回台,兩天後又風塵僕僕跟大夥啟程; 化工系童國倫老師一路先行,伊斯坦堡先探路,科威特市以從容:科威特機場貴賓室「枕戈待旦」,久候我們七小時; 化工系呂宗昕老師迎頭趕上,6+1 加入科威特行 Lucky 7 列車 ; 吳嘉文老師,去年 12 月到 今年 6 月,半年來「夙夜匪懈」,魚雁往返夢幾回,如今終於要見科方廬山真面目。我則 10 日中午曼谷起飛,下午四時抵達桃機二航廈,尚有餘閒返家梳洗,行李箱取下泰國夏天的衣物,「原箱」夜裏 11:45 再奔機場一航廈; 華玲鉅細靡遺,有了前兩次科國友人的熱情與殷勤的經驗,這回期待要「不驚豔」輕鬆返台。人文理工七人攜手同行,又一次,來到「可以等待」(Ku-wait/ Could wait)的國度:科威特。
科威特啊,這個被認為是阿拉伯世界最自由的國家,這個全球石油儲藏量名列第 4、開採量名列第 10、出口量名列第 6 的彈丸之地,這個 GDP 為全世界第 6 名的富國,無論怎麼算計,都是名列前茅。但是這個你跟許多人細訴是你專程特地去拜訪的國家,所有的人都會回以詫異狐疑的神情、指它是「未名」之邦!(像《百年孤寂》敘述的一樣,「所有的東西都還沒有名字,要用手指去指」?)究竟是什麼迷媚還是魅惑,讓我蠱惑教師幾許,來到這僅有幾處少數綠洲,處處波狀起伏的沙漠、荒原綿延之境?
走出機門,迎面望到甫至科威特履新九個月的牟華瑋大使,協同代表處兩位同仁(李樹東副參事與涂智永一等秘書) 全員到齊,已在門口等候我們。見到牟大使,忽地腦海閃過前兩次訪科時的項恬毅大使,不論身材、言談舉止、過去駐外經歷,儼然一文一武,斯文與豪邁。來到科國前,一位派駐歐洲英倫,一位派駐南太平洋吐瓦魯,這兩個國家,似乎也隱含了文人 vs. 武士的意象,南北相映照,好個科威特這個交會的軸心,在沙漠與綠洲之間,文武合璧!
科威特這個矛盾又和諧的國家,直教人費思量。一個不鼓勵觀光,不希望外國人來到本國領土的國家,此時此刻,卻有全球連鎖大飯店 25 家同時興建中; 一個不鼓勵觀光業的國家,你想進到「貴寶地」就請下榻五星飯店,以證明你是「良民」,以證明你有正常收入,以證明你無意滯留,以便官方審查核發簽證 —— 給你一張影本的臨時簽證,等你抵達再給你原始正本簽證。都是這樣大費周章嗎?哎呀!起碼我們三度參訪都是這模樣呀!
科威特,兩年三度造訪—— 2015 年 11 月,2016 年 4 月,2017 年 12 月——那塵土一樣飛揚,那交通依樣擁塞,櫛次鱗比的車子讓你看不到馬路的空隙,前途茫茫不知幾時抵達目的地,車內卻有先進的 WIFI 讓你消磨殺時間。那記憶猶新的塔吊起重機彷彿還立在原來的位置,擴張建設、大興土木,一樣沒停止。坐在車上巔簸抖動的感覺似乎也沒變,面紗與濃妝依舊,女士黑衣、紳士白袍的服飾彌望,上午工作下午休息的半天行程依樣恪守; 一日五次禱告的鐘聲依然準時迴響繚繞; 殷勤有禮的待客之道是堅守的傳統,阿拉伯式咖啡和甜食依然甜蜜蜜,舊時主管今日退,昔日部屬已為官。這個脫英獨立 55 年的國家,彷彿還在學習醞釀,如何恢復它昔日的光采,那印度和中東貿易的樞紐,以及波灣造船業首善之都的榮景。科威特的標幟:一艘揚帆前進的大船(boom ship),讓我們迎迓它的帆而來。千種滋(姿)味,百種樣貌,彷彿是沙漠與綠洲間,風、沙、綠、水變換的對比映照。
12 月11-13 日,不到三天的緊湊行程,每天只有上午班工作到兩點,換言之,我們只有三個「半天」(總計一天半)的時間,說科威特的矛盾與和諧就在此:因為極短的工作時間造就了我們極高效率的任務執行; 臺大訪團因為每位老師均身兼多重任務,無法彼此完全協調拉長停留科國時間,來時忙碌回程擠,一波活動又一波,遂有勢在必行、任務必達的使命感。11 日上午 8:35 抵達,轉往飯店放下行李,隨即奔向管理學院。交通路途多坎坷,車水馬龍塞塞塞,科大多人陣仗已恭候,那會客廳,那沙發,那甜棗,那像奶茶的咖啡(似有豆蔻,似有茴香),滿室瀰漫的薰香,喚起昔日味覺與嗅覺的記憶。一番合作一番談,一邊簽名一邊說,一邊贈禮一邊謝,整個管理學院的主管和同仁,兩年間彷彿歲月對了折/摺,平均年齡輕了三十歲,我坐在一樣的位子,這學校校務沒有太大的變化,人事倒是完全翻新。空間逐漸擴建,一兩年後校園更加寬敞更完整,所有學院匯聚一堂。社科院長 Humoud AlQashan 八面玲瓏,號召力強安排有方,凝聚人氣場面做給別人,自己另坐一旁,陪著大使共商合作。八月訪臺大印象好,說好 2018 一月率團再來訪。可以等待的國度,應對進退就是磨耐心、展誠意、再追蹤!
11 日晚上牟大使宴請,開張不到一年的巴別塔 (Babel)餐廳裡啖黎巴嫩美食。好有文學、宗教、歷史意境的名字,建築外觀色澤宏偉就像巴別塔。國有別,菜無分,不知孰為正統,孰為改良種,莫非就像巴別塔,每人各操一種語,分散世界各角落,無溝通免爭辯,只覺中東食材不分軒輊,有綠(芝麻葉、蒔蘿、薄荷滿室香)、有紅(石榴果粒甜又鮮)、有黃(番紅花搭配牛/羊/雞肉絲炒飯)、有黑(牛羊雞烤肉串)、有駝(不是肉,是裸色如駝的皮塔餅和烤大餅包肉串),色香味琳瑯滿目。大使宴客名單有臺有科,舊雨新知全到齊:前管理學院院長 Jasem Almudhaf,前資訊學院院長 Fawaz Al Anzi,社科院院長 Humoud AlQashan,連科威特大學教師都是首次來到巴別塔餐廳,代表處可謂顧慮周全,將我們兩邊的學術人馬都聚齊了。而我們,每一次,都見識到新事物、新建築、新發現。
12 日的化工領域「專題研討會」(seminar)是此行主要火力點,每位老師摩拳擦掌,引介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成果,主導此次專題的主力是年輕的 Bader Al-Anzi 教授,科大老師全神貫注,向來眼神向西看: MIT,卡內基,不然也是母國大不列顛,如今看到 NTU 展身手,亦讚亦嘆頻招手。國際長先發說原由,三度來訪心繫科,治平老大打頭陣,籌備院長已兩年,現場聽眾真有趣,紳士皆師長,學生盡淑女。[想起兩年前科威特大學對我們簡介他們的學生比例時,說到「全校學生女多男少,工科 75% 是女生,男生繼承家業,女生努力讀書,嫁給繼承家業的男人,當四分之一夫人 」(男人可娶四妻)]。臺大團隊輪番上場,治平老師,國倫老師、嘉文老師、宗昕老師、秉鈞老師,每人 20 分鐘完全打擊,好個精彩的上午場。
專題演講結束,作戰細胞功成身退,原來還有加碼的三場拜會:工學院院長 Prof. Abdullateef M. Al-Khaleefi,研究生院院長 Dr. Ayed Salman 和主秘 Dr. Adam A. Al-Mulla。他們極盡所能騰出時間會面,我們極盡所能克服疲憊與操勞,凝聚智慧與學術的結晶,滋潤了彼此的心與腦,冀望擦出合作的火花。
雙十二這一天,突然有餓的感覺,原來午餐已經是午後四時了。哎呀呀!聽聞晚餐是海鮮 Buffet,此刻怎吃才恰當。再一次,憶及去年四月造訪時,Fawaz Al Anzi 教授的行政同仁 Mostafa Negm 先生大點菜,結果打包裝箱運回家。這次千叮嚀萬交代,千萬別點太多菜。他記在心裡了。所謂的相對論是怎回事?沙拉飲料薄餅已到齊,牛羊雞肉串燒已滿桌,以為菜單點到此為止,結果番紅花炒牛羊雞肉飯才要上場,一盤一盤上桌來,堆到騰空用手撐,不是一盤眾人分,而是每人一盤要吃光,眼神一瞄就飽足,嘴吧再也張不開,胃壁還得為晚餐的海鮮餐騰出空間…… 。科威特的「小吃」是我們的「大餐」,終於了解阿姆斯壯所謂的「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真諦。
走吧,走吧,散散步,走走路。午餐吃完是五點一刻,晚餐就是西班牙時間囉(西班牙人夏天 10:00 pm 開飯,冬天約 8:30~9:00)。這空檔,原來就已安排好:再訪清真寺。帶領教師同仁來科威特,學術首要,文化參訪必要,傳統市集體驗。因此,繞過傳統市集看熱鬧,務必一賭科威特肅穆的大清真寺始完備。再一次,華玲和我換上黑紗,我們又來到莊嚴宏偉的大清真寺; 再一次,聆聽著導覽說著大清真寺的建築與建材; 再一次,感受伊斯蘭教的堅持與堅貞,禱告室的尊貴與特殊,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理石、水晶吊燈,空曠廣袤的讀經與禱告空間,就為了阿拉的盛事,成就虔誠信仰的初衷。
Holiday Inn 聖誕樹高高架起,飯店已經瀰漫聖誕節的氣氛了。我們是最後一批客人吧!科大的 Dr. Bader 教授特別吩咐飯店,我們 8:30 才要開始晚餐。經過一天的交流,這一餐,席間更見坦白與真誠,彷彿連炭烤的龍蝦都跟著甦醒雀躍。去年四月拜訪的私校 Gust University 副校長 Dr. Salah Al-Sharhan 坐在我身旁,刀叉翻轉佳餚美食間,回神對我說拉美,許諾他日邀我上西語,原想此行為人作嫁衣,忽來好個甜美的虛榮心!這一日,這一夜,好似阿拉丁神燈的精靈和魔戒,結合遠東和中東,展現無比威力。
13 日半日悠閒讓老師自由活動。幾週前,在學校接訪賓,得知英國大學在科威特設有完全中學 The British School of Kuwait,華玲和我特地去參訪,見識在科威特設私校的規模與財力。再一次,打破了我們的迷思,這兒的地理是沙漠質地,但是絕對不是知識的沙漠; 這裡是黃沙乾旱,可石油源源滾滾冒出地表,帶來豐沛的財富,可開發的生機無限。是我們的無知或偏見,遮掩了我們的視線,言談間,瞧這一群大不列顛的主管同仁:他們喜孜孜笑滿腮,快樂似神仙。主任 John Lambert 在科威特已住 23 年,在這所私校服務 13 年,早已樂不思蜀,告訴我不想回英國,只想在科威特教書享「清」福。對他而言,倫敦是個繁華喧囂的大都會,科威特市是個簡單清幽的淨土。
13 日的午餐,科威特的最後一餐,再一次受到前管理學院院長 Dr. Jasem Almudhaf 盛情招待,邀大家到他市區的住宅午餐。說是住宅,看來像宮殿。說是宮殿,有個大家長(Dr. Jasem)呵護的溫暖和家的感覺。什麼樣是客廳?什麼樣式是餐廳?什麼是鞋櫃?什麼是錶櫃?什麼叫衣櫃?什麼叫房間?何謂吊燈?何謂裝飾?已經不是/適用 Extra-large 來形容。Dr. Jasem 說頃畢生之力,用自己的巧思設計這個家,每一樣都珍貴,每一樣都是舶來品,每一樣都要提到來自遙遠的 China —— 我突然想到十九世紀末歐洲人對東方的想像和迷戀中國風(chinería):絲綢、玉飾、瓷器……,呵!我私自忖度,我可發現了:Dr. Jasem 的腦海一定還縈繞著阿拉丁神話的想像:那個虛構的、路途遙遠、位於遠東的「中國」,那個阿拉丁所在的「極東的國度」,以便和魔法師的故鄉,那個「極西之地」講阿拉伯語的摩洛哥相對應。的確,他的殷勤,他的待客之道,好比我們華人文化宴客傳統一般,主人頻添菜,要你吃光才開心。一整條魚鋪上你的盤,大湯匙像鏟子,鏟一大勺炒飯倒給你。吃一盤還不夠,非要你來個兩三回合才罷休。飯後甜點配咖啡:Cheese Cake、提拉米蘇、香草草莓蛋糕…,為了不要離去時頻懊悔,為了不讓肚子餓時念念不忘,說恨不大啖在眼前,怎樣都要吃它一回舔幾口。
五時許,禱告的時間已到,主人殷勤待客更愛主,我們就此道別離。13 日深夜 11:00 揮別「等待的國度」。科威特七人行,來時兩行程,回途分三路。國倫老師尚有伊斯坦堡一站,六人杜拜分東西:我奔向伊比利亞,老師同仁回鄉里。夜裏來,夜裡去,無三不成禮的科威特一行,來匆匆也去匆匆,殷盈滿滿心踏實。七言雜句補餘溫。
遊說一年七人行
化工團隊教人敬
不棄不捨牙咬緊
走科一回見真章
文武結伴曲相和
誰說隔行如隔山
英倫紳士駐中東
科國大使是華瑋
阿拉伯的勞倫斯
為我學術助一臂
積極任事尋契機
社科院長探心思
管理學院早拜會
簽約贈禮談交換
兩校淵源緣於商
青年大使情牽(千)里
兩年之前是耆宿
今日座椅換青壯
中午休憩補短眠
晚宴之前遊車河
科威特人最自豪
購物天堂非杜拜
The Avenues Mall
四通八達別苗頭
精品 Patchi 不滿足
駱駝 Al-Nassma 來加持
三十六片一袋裝
一片台幣要六十
七十美元能帶走
原來都是巧克力
五師專業展知能
精彩簡報如舞獅
神通各顯又相通
說來道去皆奈米
臺大教師真功夫
三代同堂老中青
老驥伏櫪是秉鈞
科學期刊乃常客
拍照技術如論文
拼貼抓景人羨煞
太陽地熱海洋能
無所不能全控制
阿布杜拉科威特
中東合作是先驅
治平二度訪科大
實力堅強施兩力[2]
量力出手刃有餘
遒勁四兩撥千斤
奈米粒子整廢水
膠體界面科學王
念茲在茲是太座
一路幽默舒眾壓
宗昕神情難掩飾
五星飯店少好眠
顛簸道路睡安穩
鋰離電池半導體
薄膜太陽能充電
發光材料 L-E-D
對口 M.A El-Sayed
全神貫注發先機
國倫十八守兩窯
中原十三臺大五
國際 IWA 副會長
模組設計算分子
有機無機均薄膜
溶劑過濾靠奈米
蒸餾淨水技術新
外行也懂 Membrane
嘉文計畫靶四處
材料博士是東大
本尊原是農化身
搖身一變化工人
奈米材料中孔徑
光電能源和生醫
Bader教授是對口
MIT合作有眉頭
各個使出渾身勁
真材實料現/獻科大
Fawaz 友情長襄助
Jasem 宴客挺紅顏
主秘 Adam 有舊識
Abdullateef 工學院
一年來台二三回
社科院長 AlQashan
致力媒合臺科橋
人文理工沙漠行
有為有守是華玲
大箱小箱惜舊誼
SoNTU 送好禮
石油化作綠洲水
唯賴誠心與力行
三抹濃妝為那樁
耀武揚文舞國際
心中牽掛此行開
可以等待的國度
褪下面紗比烏紗
此役若成隱身退
淑女英雄恣逍遙[3]
[1] 2015 年 11 月訪科威特時,治平老師扮科威特新郎,我扮新娘。詳見照片。
[2] 此句靈感來自徐老師一路講笑話,逗大家開懷。
[3] 這篇文章寫於 2017 年 12 月 27 日,按理 9 天後,即 2018 年 1 月 5 日將選出新校長,行政團隊將於一月底卸任,此處後三句指涉此意。「恣」逍遙也意指「自」逍遙,揮手自茲去; 再者,此行媒合若合作有望,亦可解釋為人人將可獨當一面,與對方順利橋接。功,成不成,行政倫理我自然都要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