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Loewe  經典包的神話:Amazona 職場女戰士

Loewe  經典包的神話:Amazona 職場女戰士,《英語島》,2017 年 12 月,49 期,頁 54-56。

2017 年 12 月 2 日 (星期六)14:00 —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7)「時尚.女性.設計」於華山文創園區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官網

 


LOEWE 始於 1846 年一家馬德里的皮革工坊,不過,這個時候可還沒有 Loewe 這個名稱。直到德國工匠 Enrique Loewe Roessberg 因為熱愛這裏精巧的皮革手工而加入工坊,並且在 1892 年移居到馬德里,西班牙精品品牌 LOEWE 才在此時於「狼來了」大街(Calle Lobo)上誕生(今日的 Echegaray 街)。1905 年阿豐索十三世國王(Alfonso XIII)授予榮銜,為王室欽定的官方禮品供應商。LOEWE 風華三世紀,要探討它每個階段的正品或創新,都要回溯這一段初心,才能領略迄今 171 年來,在時尚界被認為是精品中低調的奢華,靜謐的頂級的淵源。

起於皮革,自然專精皮革。LOEWE 一百七十一年來讓忠心的消費者魂縈夢牽的就是它的皮革製品,也就是各式各樣的皮衣、皮包、手袋、皮帶等服/飾品。一如香奈兒的 2.55 包,愛馬仕的凱莉包(或柏金包),LOEWE 在它的皮革精品中也要樹立它的永續與經典,讓產品與大自然結合,變成文化,成為人類生活記憶的遺產。

有別於取自明星代言的產品名稱或品牌,LOEWE 的企圖心低調,LOEWE 的視野寬闊,LOEWE 的歷程在進步中追本溯源,擁抱大地的原始,在非常時刻,做了一個巨大的轉型與創新,融合新時代的開始,並回歸大自然。

1975 年,這一年是獨裁將近四十年的佛朗哥將軍逝世的這一年,也是西班牙啟動君主立憲運作的雛形階段,「新西班牙」的新時代新社會即將開始,邁向今天我們所認識的民主國家的歷史進程。LOEWE 也在此時刻畫了歷史的里程碑 — LOEWE Amazona 包問世了,揭櫫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的社會地位,女權的影響力和獨立自主的精神。

1975 年 LOEWE 設計總監 Dario Rossi 推出 Amazona 女用包:裡面沒有襯套,內裏縫線不隱藏 (因為外面已經用皮革滾飾縫製,按理內外都會密合),手提帶變短,用四個小方塊皮革縫製把手底部,強化手提包的力道;底座也是四角方形,同樣用皮革強化四個角落,減低磨損; 鎖頭裝飾以外,皮革拉環套在金屬拉鍊上,方便拉合; 還有搭配由 Vicente Vela 創造的四個 L 的 logo 字樣,用金屬打造後縫製皮包正面,不褪色不毀損,永保如新。Amazona 包意象定型:方正有型,簡短俐落,色調單純,有稜有角,揭示女性職場的身份與角色向男士風格靠近。

Amazona 的精緻與特色何從來?何以我們用神話來詮釋?首先,Amazona 包承襲 LOEWE 皮革的嚴選與挑惕,精挑細選,三階段審視檢驗後,約莫只有使用 5% 的無瑕疵原皮鞣製; 每只皮包由 61 塊皮革組成,每塊約需 6.5 小時手工整形加工,最後由四位專家從裁減、修飾、縫製、成形合力完成。這個所謂的「LOEWE 的觸感」 (tacto LOEWE),傳說來自於海明威買下最頂級的 NAPA 7000 製成的皮包送給女星艾娃.嘉娜(Ava Gardner)。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百年來 25 名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的組合傳說,讓 NAPA 皮革和未來誕生的 Amazona 皮包平添神奇。NAPA原意是最柔軟的幼年牛/羊皮革,如今已經變成頂級皮革工藝的代名詞,它是未磨面的珠面皮,質地光滑,屬於苯染皮,又具有半苯染皮的強韌耐用特色。

然而,Amazona 真正的神話來自於亞馬遜河的名稱 (Río Amazonas),葡文和西文都只有陰性用法,而且是複數,意思是「亞馬遜族女戰士」。這條河,這個叢林區,只有原文讓人一眼視/識出它是巾幗英雄的原鄉。誠然,發現新大陸時期,也無人知道這區域和河流真正的名稱,隱約口傳知曉原住民如何稱呼這塊地理區域。

亞馬遜族女戰士的神話應該更遠古,回溯到希臘神話。亞馬遜族的女戰士/女王們是一個母系的社會,她們的職責就是在對抗希臘人,對抗希臘男戰士。希羅多德的研究中,稱呼這批亞馬遜族女戰士為「男人殺手」(Androktones)。希臘神話故事中,有最著名的「特洛伊戰爭」——阿基里斯殺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特(Hector),也殺死了亞馬遜女王彭特希樂雅(Penthesilea)。另外,還有大力士赫丘利斯(Hercules)在他的十二項英雄偉績中,其中一項就是奪走戰神阿瑞斯 (Ares) 的女兒——亞馬遜女王希波麗達(Hippolyta)身上的神奇腰帶。

歷史記載中,雅馬遜人原居住在今天土耳其的特而美市(Terme),位於黑海岸的薩姆松省(Samsun)。如今在薩姆松省還可以見到亞馬遜族女戰士的紀念雕像。諸此種種,我們可以理解 1975 年 LOEWE 將這款皮包命名為 Amazona 的意圖了。

Amazona 包,和絕大部分的品牌皮包一樣,用「方正」的巧思,我們可以從詞源詮釋其義:方形對角對稱,猶如十字架的意義或棋盤的概念…等等。它象徵人類在空間中尋找方位和方向。「天圓地方」,在混沌的宇宙中,一種找到路的去向的渴望。大自然的古蹟建築中,寰宇可見圓形與方形建築的搭配,天與地既區隔又和諧的組合。回到日常生活的職場,回到 LOEWE 的設計理念,方形皮包,裡面沒有襯裡,不掩藏縫線,就是它的廣告標語「帶著我走」(Llévame contigo)一種解放、舒適、自由的概念。1975年以前,西班牙的仕女社會大致是兩種包款:一種是拎著看歌劇的高貴包,外觀花樣超現實,中看不中用,因為只需晚上拎著,看歌劇拎皮包,一種「無用之用」的需求; 另一種是 24/7 哲學 (一天 24 小時,一週 7 天)的萬用包,去哪兒都可以提的百搭包,沒有場合區別,輕便、功能性導向。 LOEWE 的市場行銷應是先知先覺,1980 年以後西班牙女性大量湧入職場,不僅職場服飾需求量大,連配件都成了必需品。

41 年來,LOEWE Amazona 已經屹立不搖,成就經典的標誌。它的設計、材質、款型、尺寸與時並進,彼時的訴求與今日的社會變遷已有若干演進與蛻變, Logo  字樣也革新,Amazona 不僅為女士而設計,也為男士構思,它的初衷不變,就是男女英雄的「頂尖對決」,讓需要它、使用它的人越見喜悅與燦爛。現代性的高貴,原始的真; 亞馬遜女戰士的氣勢,融合女人與生俱來的優雅與柔性,男性的俐落魁梧的意象,Loewe Amazona 的河源遠流長,讓它陪伴的人在職場更有戰場。


 

台灣歐洲文化論壇 (7) : 時尚.女性.設計

張淑英

法文的 “mode” (源於拉丁文 modus),有陰陽性兩用,陰性 (à la mode) 指「時尚、時髦、流行」,陽性指「型態,型式」——生活的方式,個人的風格型態 (le mode de vie)。同樣源於拉丁文的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時尚」使用相同的字,只有陰性 “moda”; 「型態方式」是陽性的 “modo”。 「時尚」的簡單定義乃指某個特定時期,一個人依照個人品味喜好、用途和習慣在個人的服裝、飾品和配件整體搭配的穿著型式。

代理西班牙「看步」(Camper)鞋和 20 多種國際品牌,在台業績蒸蒸日上而被媒體稱為「時尚教母」的馮亞敏,她提到時尚的概念是「時尚是一種態度,是奢華,不是奢侈; 不需要,不得體,多一毛錢,都是奢侈」; 「時尚是 me only,流行是 me too」。這樣的詮釋反應了幾位社會學家、哲學家反覆思索與辯證的議題,亦即時尚、消費、意識形態與階級差異的問題。諸如齊美爾(Georg Simmel)、范伯倫 (Thorstein Veblen) 、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等等,他們對「流行體系」的看法各有切入點,然而似乎百川入海,有其一致的論述,也就是說,時尚或流行的過程中,是源自於模仿群體的「趨同」欲望,卻又在同中希望「標異」、別樹一幟的作為。同時,同/異之間,巴特提出任何商品符號,摻入了布爾喬亞階級的理念或標籤後,極易被視為自然而理想化,儼然是透過階級消費來左右商品魅影的機制,讓流行區隔社會(有閑)階級; 而這也是布希亞的《物體系》和《消費社會》或是布爾迪厄的《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的重點,以唯物論探討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與消費模式。換言之,消費行為和思維,社會尺度形塑了時尚的變化和定義。

本次台灣歐洲文化論壇以時尚為主題,側重探討女性的穿著與設計。張愛玲在〈更衣記〉提到「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貼身的環境─ ─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另外,她也在〈童言無忌〉寫下:「… 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說明了服飾對人的影響,以及穿衣的人的「表演」與「象徵符碼」。本論壇將以上述針對時尚學/消費學/社會學的專論為基底,探討十九世紀以降迄今,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的轉型與變革,尤其布爾喬亞階級興起,或是大量女性湧入職場後,在職場上的臉有別於在家裡的臉; 活動空間轉變,她們各人所居住的「衣服」也跟著改變。同時間,百工各業愈來愈專業化、個性化的風潮,也帶動時尚設計的需求與專精,設計師編寫女性的「袖珍戲劇」,雕塑女性的「表演藝術」,彷彿演員與導演,人/衣一體,女人/職場等同軟體/硬體兼具,個性、自信、專業與說服力,全方位呈現讓觀眾叫好叫座的演出。

《穿著 Prada 的惡魔》和《慾望城市》兩部作品所改編的電影和影集,成功地將時尚、服飾、飲食、藝術和職場女性、以及都會仕女的生活互動連結起來;也成功地置入性行銷,讓知名品牌及其產品潛移默化打動觀眾的心坎。然而在這之前,女性服裝在設計師別出心裁的巧思下,在紡織成衣業的興革中,經過了幾番顛覆傳統的革命,而讓女性服飾的材質、剪裁與穿著更自主更自由,讓輕鬆和中性也變成一種時尚。例如,香奈兒為女人所設計的運動褲裝,男性服裝元素的寬鬆上衣,啟蒙了女性意識、解放傳統穿著模式。西班牙文的片語中「女人穿長褲」(ponerse los pantalones)意思是指「女人當家」,尤其可見,褲裝的傳統形象是男人當道,一旦女人穿了長褲,表示女權意識抬頭,從服裝開始征/爭戰場。又如,聖羅蘭的嬉皮裝、中性裝、透明裝,奠定 1950-1960 年代時裝界王者的地位。或是,1975 年才成立自有品牌的亞曼尼,破除陽剛與陰柔的界線,簡單的套裝搭配中性化剪裁,讓 Armani 服飾成為男女正式休閒皆優雅的最愛,更是展現最純粹最經典的 Italian Cut 風格的品牌。

經典時尚的女性代言人,前有葛麗絲凱莉,後有黛安娜兩位王妃,她們的名字已經化為經典飾品的名稱。奇裝異服引領風騷的,前有瑪丹娜,後有 Lady Gaga。Lady Gaga 在 Gaga: Five Foot Two (2017) 紀錄片中表示,當她的奇裝異服讓人感到驚世駭俗時,表示她心情沮喪和焦慮; 當她一身淑女的打扮時,表示她充滿自信和能量。「我穿,故我在」,由此更見服裝的正式、經典、有型之必要。本次論壇邀請三位學者分別從法國時尚、義大利時尚和西班牙時尚著眼,更精確地說,從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品牌,探討女性的 Dress Code。看這三個國家的那些品牌、設計或流行歷久彌新,或是追求瞬息萬變的快時尚,這些品牌的型和形 (mode/modo)有那些特點,進而展現摩登,引領流行(mode/moda)。21世紀的女性,時尚跟著太空裝飛馳的今日,女性不穿 Prada,也是職場的美魔女。

王怡美有著織品服裝設計的學術專業,經常為舞台劇演員設計服裝,她以義大利時尚為題,選定 Armani 服飾,解析設計師的色彩美學與中性取向的職場穿著; 賴軍維,長期浸淫法蘭西時尚王國的薰陶,以時尚女王 Chanel 的幾款設計,透視她的時尚哲學和解放女性穿著的前衛風; 張淑英,用西班牙固有的熱情,帶我們看西班牙歷史悠久的經典品牌,以 LOEWE Amazona 皮包為主軸,探討看似陽剛武士,其名為女英豪的傳奇。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7/12/01 by in 英語島論壇.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13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