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畢業迄今數十寒暑,每年偶有同學會,國中的導師,也是數學老師,都會參加一起同樂。老師看到大家,都會對著我們說:「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聽過幾次之後,知道老師之意,乃以學生為榮。
如今,我體會這樣的心情,猶有過之,看到自己的學生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青出於藍勝於藍,讚嘆笑聲響徹雲霄,內心喜悅盈溢滿腔。我也對著我的學生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就是馬拉松,就是接力賽,越跑越遠,越跑越精進,一山要比一山高。
這次我到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移地研究,得力於曾是我的學生林庚厚(Ken-Hou Lin)教授的協助,讓我在奧斯汀的哈利‧蘭森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數日的移地研究如魚得水,事事迎刃而解,事半功倍,圓滿充實。我記得他的西文名字叫 Pablo,當年上西文二課程的「虛擬西遊記」西語會話,他和同組同學表演阿根廷之旅,剛好寒假從阿根廷探親歸來,介紹了伊瓜蘇瀑布在阿根廷境內的美景「魔鬼咽喉」(Garganta de Diablo) 。畢業後他服完兵役,到麻州大學就讀社會學博士,論文行將完成時就獲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擔任助理教授。庚厚只是十餘年前在臺大修過我的西班牙文課的學生,認真純樸實在,當時知道他對寫詩譯詩有興趣,2006 年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的台北國際詩歌節,策劃人詩人鴻鴻邀請古巴的 Nancy Morejón (南希‧摩瑞虹)和西班牙巴斯克的 Kirmen Uribe(柯曼‧烏立柏)兩位詩人,專輯需將西詩中譯,我便邀請庚厚翻譯其中摩瑞虹兩首詩,爾今再看,往昔點滴,歷歷在目,多美麗的因緣與記憶。
只是,修西文也只是修西文,臺大沒有西班牙文系,所有的學生都是「外來兵團」,有他們心中所屬的專業系所之將領。想當年,我那念頭一轉,申請臺大獲聘時,圈內圈外有許多不捨,有許多不同的聲音,有許多提醒的忠言,有許多善意的指導,有許多內行人的經驗傳授,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說:妳捨棄一個有系有研究所的學校,放棄有專屬於自己的學生的單位,去到一個類似客居的科系,沒有自己的學生,來來去去,妳的專業只是他們人生的陪襯過客,妳也沒有辦法培養自己專業領域的人才,更無法薪火相傳,西文再冷門再弱勢,還是要讓它存在並存活,而那必須在一個有歷史的實體教學單位始有可能。去了只是美化個人的頭銜,難有真正實質的貢獻,更侈談實踐自己的職志與夢想……。這些我都聽進去了,也覺得言之有理,但還是來了,從母校走了。多年以後,我也覺得其中話語有幾分道理。爾今時而令人噗哧而笑的是,或許是玩笑話:妳去到一個沒有自己專屬的系所,將來妳走了,告別人生舞台,也沒有人會辦「追思會」,妳沒有學生! 當時職涯轉換時,我 38 歲,或許不夠老,不夠老到會想到「追思會」。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再思昔日語:生時若不受敬重,死時追思有何用?
我來到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很重要的契機是 2015 年 10 月 23 日,庚厚從 FB 的 Messenger 告訴我,哈利‧蘭森中心的馬奎斯檔案館正式開幕,舉辦研討會,希望老師有空到德州「看看馬奎斯」,還可以挖掘許多珍貴的文人著作與文獻,他也可以當地陪。那時,一陣驚喜,驚是馬奎斯才過世一年餘,檔案文獻如此快速被蒐購了; 喜是蒐購的是 UT Austin,一個拉美研究的重鎮。聽入耳放進心坎,不到一年半,劍及履及,很快就付諸實現了。我來到了 UT Austin,行前的飯店、交通、當地的 RideAustin、Harry Ransom Center, LLILAS Benson Institute …… 都是庚厚早早備妥了完整資訊,讓我可以事先做功課,當下可以立刻上手。讓我這趟短暫的美國夢研修扎實飽滿又甜蜜。
記得剛抵達那天下午,因為沒事先聯繫,我還猶豫要不要打擾他。收到訊息他立刻回應,說七點過來接我,我們很自然地來了個西班牙式的擁抱,這當下,我的印象還停格在他還是我的學生的時代呢!他載我去當地有名的 Fonda San Miguel 品嚐在德州遍地開花的墨西哥美食。聊天話舊憶往昔,說當前,想未來; 享受美食當兒,我忽然覺得自己完全失能,只需聽他安排,就可萬無一失。在這兒,我不像老師,我像個需要被照顧、陪伴、指導的學生。尤其,看到我的學生已經是位名校的教授了,站在他旁邊,誰是老師?誰是學生?是不是我專屬的學生?那一切,不在意,自在滿足。
習慣了台灣的島嶼距離,一日生活圈的速度,每每讓我忽略了外面世界天地的大小。地圖上指肚的距離,實際上可是好幾十公里的遠程。週日圖書館閉館,我終於有一天藉口可以四處逛逛,AustinRide 載我到好遠的地方,還沒到目的地,我只擔心要如何回到城裏…… 「老師,晚上我們去吃 BBQ,您留在原地,我去載您。您應是在北方,我在南方…」。我這劉姥姥沒進到德州大觀園,卻自個兒整個迷糊了。一樣地,在餐廳,自己完全失能,我最怕在美國餐廳點菜了:麵包問你全麥、半麥、白麵包、五穀雜糧……; 沙拉醬問你好幾種,起司乳酪考你的專業知識,唱得出名、點的出來才肯罷休; 肥肉瘦肉比例,要那一部位那一節/截,端出來的菜很簡單,介紹菜色與問的問題可繁複了。BBQ 很平常,點起菜來學問大。不免俗地老習慣,我在 BBQ 餐廳買了一瓶餐廳特定的辣椒醬,帶回台灣細細追憶德州風味。
這次短暫的德州行,另有值得一書,心中念茲在茲,著實又驚又喜,我想也「驚動」了許多開車族老手。行前她跟我說,2014 年 3 月錯過在邁阿密見面的機會,在同一個州都沒有見到面,這次要執行「不可能的任務」,要從佛羅里達首府塔拉赫西 (Tallahassee)開車到休士頓跟我聚會,暫時不敢保證會開到奧斯汀,因此「支票」先開到休士頓。我不相信,又不敢不相信,因為她是那麼始終如一,腦筋清晰,細心周到,做不到不會說出口的人。我立刻去翻轉一下桌上的地球儀,看看 Wikipedia 的美國地圖,查查距離……. 「有沒有弄錯,可能嗎?」離我出發去美還有十餘天時她說出這個「壯舉」,我開心又疑心,問了幾位曾旅美多年、經驗老道的男士們,佛羅里達州到德州,少說要穿越四個州哪,有可能嗎?要開幾天?
人的矛盾多奇妙:我相信她會開車來,但我又狐疑,感覺在有限的時間內她開不到。可是她鉅細彌遺,已將時間和行程規劃穩當,甚至已幫我想好返台如何登機最便捷舒適。她說,穿越四個州比穿越德州本身還要快,德州東西的距離、甚至南北都遠大過四州之和。這一說,似乎稍為說服了我。「我相信」的力量大過天蓋過地 —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吾心信其可行,雖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吾心信其不可行,雖反掌折枝之意,亦無收效之期」。
潛居哈利‧蘭森中心幾天密集蒐集資料的工作約莫告一段落,回台前兩天的傍晚,我從哈利‧蘭森中心回到飯店,接到電話 (這電話是她事先準備給我的美國電話 sim 卡)
「老師,我已經進入德州,開到休士頓了。」
「天啊!開多久了?」
「早上出發。本來以為開不到奧斯汀的,但現在估算,預計大概晚上十點會到。」
「哇!開了幾公里?」
「1500 公里左右。」
「一定累壞了!」
「不會啊!一個人開車,就是比較無聊而已。」
「老公一定擔心極了。」
「他習慣了。」
許瓊方,臺大哲學系和社會學系雙主修,國發所碩士,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犯罪學博士,西文名字叫 Verónica,大概是十餘年前早期幾屆修西文的同學。熟悉的同學都叫她「微弱」,可想而知,微弱的身體,小巧的身材。這次開了一輛粗獷的休旅車,類比台北到高雄來回兩趟的距離,一天之內從佛州首府開到德州首府,更何況她還得再開回去呢!真是三千里路雲和月。我內心又驚又喜,這一趟,代價無比,實在珍貴。恐怕只有牛郎織女鵲橋會或梁祝生死相許那種男女情愫才會有的毅力和行動,在我們的師生情上(或是友情上)啟動了。我的先生,在美國待上近七年,堪稱開車老手,也都說:打破了他從田納西首府 Nashville 開到尼加拉瀑布的紀錄了。
巧合的是,庚厚是大她一屆的社會學系的學長,今天是西文的因緣把我們三人在德州奧斯汀匯聚起來了。
最後一天在圖書館的日子,我們約好中午在哈利.蘭森中心門口見面。才幾天工夫,我成了圖書館的熟客,館員說終於看到我要出去吃午餐了。我說,因為我要回家了。中午離開哈利.蘭森中心,跟大家揮別道再會。
幾天來,我像是備受呵護遠道而來的客人,不論是在地的 Pablo ,還是佛州驅車前來的 Vero,讓我這趟美國行幸福滿滿,深刻感受到學生和老師的關係,如何在畢業多年後編織連結和保溫,或許師生情誼已經轉化成為友誼。即使西班牙文是美國的第一外語,即使他們居住在美國西語人口數一數二的州府,但是,西班牙文已經離開他們的生活; 他們的學識,他們的工作,他們的需求,似乎也沒有跟西班牙文太多連結了; 但是,我跟他們的連通器就是這個語言搭建起來的情緣。這最後一夜,兩個臺大的校友,也算是同系的學長學妹,也是我的學生,跟我在一起,我想起我應該恢復老師的模樣,扮演老師的角色:我們一起「最後的晚餐」吧!
隔天上午,Vero 把握分分秒秒,希望我能多看看奧斯汀的市容特色 (想來這幾天看書最多),我們去了中央市場,去 outlet 看廚房用品,彷彿「出國買菜買鍋具」成了彌補我平常無暇添購的機會; 中午,我放棄從奧斯汀飛休士頓的航班 (還是透過經驗豐富有導遊執照的微弱,幫我退了票保留了現金下次使用),讓微弱小巧的身軀,駕駛著比她身材大過數十倍的休旅車,載著我和我的行李,開了將近 3 小時的車程,一路聽我嘰嘰喳喳,恢復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本色,從奧斯汀到休士頓,準備夜裡的班機直飛回台灣。
這一趟美國夢的路途中,我改寫了這句話:有桃有李,不必滿天下。
What a wonderful story & amazing trip. Truly awesome. No doubt, U R a super power teacher & lovely friend. Thanks 4 sharing this. Best wishes to U, & Ur brilliant students.
Thanks for your encouraging words. Truly it was an awesome experience which I did´t expect and surprisingly it became a truth. My apologies for not having recognized who you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