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明治神宮的天皇箸

 

很多年以前,不記得何時開始教外國朋友拿筷子用餐,才知道很多國人會吃飯,不會拿筷子。這裡說「不會拿筷子」是指拿筷子其實有一些「舒服、省力、容易掌握、好夾東西、長短比例、指間頂筷、一指撥千斤」的位置和方式。以前曾聽長輩說,持筷越頂端的女人會嫁到很遠的地方 (卻沒聽說持筷越頂端的男人會怎樣)。平常雖然人人拿筷子,各顯神通,各展本領,習慣成自然,能將食物送進嘴裡也就大功告成,沒有人會注意持筷的標準和姿勢。想想,這簡單的持筷應該也有槓桿、支點這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在發現明治神宮的天皇箸之前,就感覺材質、重量、形狀會影響持筷的 「運籌帷幄」:例如,象牙、銀器、金器、塑膠材質,滑溜溜的,小則像夾花生,如果不是鹽抹花生多點附著力,乾花生、去皮土花生實在不容易「一路平安」夾送到舌尖/舌間; 大則像一顆完整的滷蛋,也不容易在飯桌間翻山越嶺 (桌菜間)、涉水 (湯品)夾到碗裡安身。木質、竹筷感覺比較有摩擦力,比象牙、銀器、金器的筷子好掌握,但是要是磨的光溜溜閃閃亮亮的木筷子,滑溜程度可不遜於金屬、象牙。木質筷子品質不好或是保存不當的話容易褪色、發霉,甚至有味道,成為最不衛生的「衛生筷子」。除了材質,筷子的形狀也會影響夾菜的力道,有的削得很尖,尤其日式木筷子 (有方便夾取魚刺的「特異功能」); 有的圓柱體,有的還來點方形,時而卡卡的。

小學的時候我跳過筷子舞,所以喜歡象牙筷子,因為敲擊起來聲音清脆悅耳,比竹筷聲響亮。後來念了西班牙文,認識西語文化,知道西班牙南部的舞蹈,一般都直接用佛拉門哥舞概括,其實有區域性差別,例如塞維亞民俗舞蹈 (sevillana)、馬拉加舞 (malagueña),這些舞蹈使用的響板,效果和功能跟筷子舞類似,尤其高品質的柚木響板,拍擊起來清脆,響徹雲霄,悅耳動聽,有節奏韻律,讓人心花怒放,手舞足蹈; 同時,還可以訓練手指的靈活度。大概也是小學時候,看過老師用筷子處罰學生 (有時候用原子筆、鉛筆),視程度決定用一支筷子、一雙筷子或是三支、四支,夾在手指間,然後再緊握指尖 (哇!好痛),天氣冷時手指不靈活,被筷子一夾,真像古時候的酷刑或是宗教法庭的懲罰。

三月最後一天,總算將三月份最忙碌的幾個活動圓滿結束。想起這一夜聚餐中,大家對著桌上每個人兩雙筷子,頻頻問那雙是公筷,那雙是私用。結果自個兒解釋說:反正兩雙都是自己用,自己知道公私分明就好。正確 (參考)答案是外線道比較長、好挾提遠方桌菜的是公筷,內線道稍短,夾送入口速度快(跟馬路超車一樣),而且還染金頭髮的是私筷。筷子從《韓非子》、《禮記》的記載使用到今天幾千年,吃頓飯,筷子學問更大了。

四月的春假日,稍閒適,看到窗外的櫻花正要收起最後的燦爛,本來今天要下廚展身手迎公婆,用一批新的明治神宮天皇箸,公婆因臨時有事不北上; 加上這一兩年,工作 (校際合作聯盟)、生活 (超市買食材)、閱讀(西語小說、詩、翻譯)、研究(日本俳句、日本風對拉美文學的影響),與日接觸與日據增,勾起了一些東洋回憶。

2010 年 3 月 底,日本學校的寒假(或春假)結束,四月開學時,東京上智大學邀請我去參加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他們也安排了文化參訪。旅遊似乎都有標準行程:到希臘、埃及看神殿,去歐洲各國看教堂,到華人世界看宮殿或廟宇,去日本就是看神宮神社。東京市區靠近原宿附近,自然就一定去看明治神宮。從大門走到明治神宮裡面的建築物時,有好一段路,好安靜、好空曠、樹好高,樹梢搖動,風在上面川流,小卵石路面,兩邊寬敞,那時節遊客不多,兩旁像酒窖的橡木桶排列…… 。不知怎的,我感覺自己像《神影少女》的千尋,穿越隧道尋找父母親,有點神祕,有點不安,有點好奇,又有點狐疑,深怕走進去會看到成群被變成豬隻,不知誰是誰的畫面。

腦袋瓜裝太多奇怪的東西了?!

明治神宮出口處,也是入口處嗎?就是一大間紀念品店。不免俗地一定要逛逛紀念品店。兜了一圈,我看到好多筷子,本來不以為意,又覺得沒什麼稀奇吧,我們的筷子不比你們少,何況日本的「櫡」竹藝,也是從中國傳進去; 繼而再看,看到一雙雙用塑膠套封好,寫著「男の箸」、「女の箸」,而且體積明顯不同:男粗礦,女秀氣。心裡忖度:男是天皇,女是皇后了,各有專用筷子呢!於是好奇細瞧,一雙 1500 日幣,還特別說明,自然洗滌自然風乾,不可用烘碗機。再看它的樣品,像刀削麵一樣,有稜有角,每個邊都有幅度,頂端不是方方正正,也不是圓滾滾。這一試握:哇!怎麼這麼舒服,這麼好掌握,彷彿隨著手指的凹凸弧度切割一樣,直覺不會拿筷子的人也立刻服服貼貼,收放自然。男の箸、女の箸有黑色、褐色兩種(黑檀、紫檀),既然男女有別,我也試試女の箸,奇怪,怎麼都沒男の箸舒適自如。不不,我要用男の箸。於是,我買了四雙男箸。

離開了明治神宮,想想,只買四雙自家人用,忘了宴客時也要有客人用的筷子量,餐具不一樣不好看。心忖日本賣筷子的專門店五花八門,不愁找不到明治神宮的天皇箸。這一想,也真是踏破鐵鞋了。記得在淺草寺,有好幾間專門賣筷子的商店,但是,怎麼都找不到一樣的筷子。四面牆壁琳琅滿目的筷子都讓我望穿了,也有類似的稜角切割,色澤、木質也都類似,但是就都是瘦了點,就是沒有明治神宮那麼粗礦有個性的男箸。那時,我沒有那麼執著,總以為隨時看,隨時注意,總會找到。

半年後,2010 年 8 月我又去了東京,第一站就是先跑去明治神宮再買四雙男箸,價錢還是一樣。公婆從南部北上時,用餐時間我都特別介紹:日本天皇箸喔,一雙台幣 300~400 元…。平常就很節儉的婆婆,看著手裡握著的筷子可能比我準備的粗茶淡飯還要貴,鏗鏘有力的閩南語直呼:「有夠貴」!想來,天皇的確奢華!

雖然第二次的東京行,讓我直接回到明治神宮去找天皇箸,但心中總想:日本神社何其多,有神社的地方就有紀念品店,有紀念品店就有筷子,有筷子就會有天皇箸,依此類推。一個念頭,單純當它是紀念品,沒特別想到神宮/神社或大社的階級或性質之分、而擺設不同的紀念品。2013-2014 我前後去了京都 3 次,無論是京都御所、平安神宮、金閣寺、銀閣寺…,多多少少都有小型的紀念品店,就是沒有我要的「天皇箸」。2014 年暑假,小朋友們一群人去東京旅遊,我交代要去明治神宮買筷子。女兒們緊記在心,明治神宮排第一站。小女兒說,一看到紀念品店,直奔筷子區,還緊急 Line 回來問清楚,數一數,只有 11 雙,囊括 10 雙,剩一雙留給堂弟做紀念(姪子聽我這個伯母叨絮不停,想要一探筷子究竟)。有些遊客看小女兒把筷子搜光,好奇問那筷子有何玄機?

2015 年我去了大阪,參觀了大阪市的建築標誌:天守閣和住吉大社,也是地毯式搜尋,以為會找到類似的男箸。有筷子卻沒有男箸。這回總該死心了。古城京都沒有,第二大城大阪市也沒有,從大阪坐了半小時電車去到神戶,也沒有。細想,日本知名的東京西都,現代古代的都會城墎,有皇宮、神社、古歷史傳統的京城都沒有了,應該只有明治神宮才有這天皇箸,該是神宮鎮宮名品。

我終於不再尋尋覓覓,也不再嘗試其他城市。2015 年底我又去了東京,沒有太多閒暇,東大西語教授問我,正事辦完有點空閒,想看看那些地方嗎?「去明治神宮買筷子」。他住在日本快 40 年了,不知道明治神宮有什麼神奇筷子,讓我如此著迷 —去東京,就想買筷子。猶恐存貨不足,那天家裡沒了明治神宮的筷子,飯都不知道怎麼吃了。結帳時,售貨員還貼心說:「也有女の箸」。我偏見地想:即便今日,日本社會的男女階級差異還相當大,如果連沒有性別的物品都分男女,男士用品肯定較好。「不用,男の箸比較順手,全家、客人都用天皇箸」,我回答那收銀員。倒是回家後,拿新天皇箸和五年前那些舊天皇箸比一比,有點從楊貴妃變成了趙飛燕,莫非經濟不景氣連筷子都跟著減肥了。它要是再瘦下去,可就不得寵了。

我對明治神宮的筷子著迷到來過家裡的客人和學生都知道,每次一說到餐具,自然就異口同聲說:「明治神宮的筷子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6/04/01 by in 飲食旅行文學.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37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