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游泳:水中太極拳

 

居家運動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許多人居家檢疫,行動受限。身體健康的人也要自主管理,避免感染或染人。近一兩個月來,所有的人大同小異的生活步調是減少外出,居家工作:閱讀、做家事、做口罩、鉤毛線、聽音樂、做運動、寫論文……。

居家的時間稍多了,更悠閒可以做平常想做卻沒做的事。有些人居家悶的發慌時,平常最常用「沒時間」做運動的藉口也跟著語塞了,這下做運動是解悶調劑身心、健身的好時機。例如,邊看電視邊走跑步機; 在室內跳繩、踢毽子、扯鈴、仰臥起坐……; 或是熱愛太極拳的人,無處不能運動,隨時舉手投足、練劍、撞牆(靠山功)、原地緩慢繞圈的熊經……等等,在有限的空間裏最能做的運動就是太極拳了。就算不在室內,保持距離依然可以照常進行的運動,例如,桌球、羽毛球、網球、自己雙手頂排球、或是對著籃筐丟籃板、跑步、走路,應有盡有,只要想運動,只要是興趣所趨,不擔心沒得挑。

家裏有一個堪稱「師」級的太極拳老公,卻有個啥招式都不會的老婆,浪費了這麼一個「無師可自通自學」的機會。但是,師級太極拳老公安慰說:

 

「妳熱愛的運動——游泳——就是水中太極拳。不練陸地太極拳沒關係,繼續妳的水中太極拳運動就很好,而且水中太極拳練對練好的機會遠大於陸地太極拳」。

 

怎麼說呢?老婆狐疑地問了:

 

「游泳和太極拳都是「同動」(整個身體內外上下同時動)的運動。在水裡,姿勢錯誤或沒有全動,身體會沈下去,為了不沉下去、淹水、溺水,身體會知道如何啟動每個環節,保持身體同動又平衡。陸地太極拳打錯了,還是頂天立地站在陸地上,容易忽略自己的缺失,因此,要練好練對太極拳,難度相對高許多。如果太極拳能做到游泳的同動,那在陸地運動,當然更方便」。

 

這麼一說,讓我想到,太極拳如此之難,卻容易讓人有錯覺,讓每個人誤以為自己都練對了,因而人人稱師。這麼一說,我也寬心喜悅,不用再為沒有好好利用現成的師父、沒有好好練太極拳而遺憾,我就繼續做我熱愛的運動就好:游泳。

運動不是為了要減肥,是為了健康強身。不過,老婆常常嚷著要減肥,明明知道所有最簡單有效的減肥法就是五字訣:「少吃多運動」,卻常常「多吃少運動」。愛上游泳這個最麻煩的運動,又常常會因各種突發狀況受限,例如遇到疫情,基於謹慎、又避免群聚,更是動彈不得。想起 SARS 那幾個月,健身房不能去,游泳不敢游。如今 COVID-19 新冠病毒再起,雖然許多人說游泳池有氯最殺菌了,應該是水裡最安全。喔喔,不敢這樣想,收起泳衣 ~~ 好久沒游了。

愛游泳,很偶然也很特別的機緣。學游泳,學很久,也是很特別的傻經驗。迷上這個運動,就像學習一樣,要有熱情。我想運動跟所有的專業、嗜好、興趣一樣,要有熱情,才會持久永續。

 

游泳:對身體最好的運動

閱讀到幾份不同雜誌的報導,刊登哈佛醫師的研究,提出五種對身體最好的運動:1. 游泳  2. 太極拳 3. 重量訓練 4. 走路 5. 凱格爾運動(1948 年婦產科醫生 Kegel 發明的骨盆肌運動)。平常愛游泳不愛游泳,會游泳不會游泳的人都自然而然異口同聲說:游泳真的是很好的運動。

與水有關的運動我都喜歡(小時算命的說,命中有水則發):滑雪、溜冰、游泳,前兩者只能說「會」,沒有技藝可言; 游泳則是練了許久,游了許久,而且會一直游下去的運動,勉強可以說是業餘。再高竿一點的水上運動,例如海上衝浪、海底潛水,這些沒試過,也沒膽子,因為浪大到一定的程度,水深到一定的底部,身體便會毛骨悚然,恐懼隨之而起。

游泳,小時候曾經跟眾兄弟一起去河裏,他們下去游,我在上面看。家裏有一個大蓄水池,需要時,媽媽用來洗衣服; 清洗乾淨蓄水後,在裡面玩水泡澡。之後,游泳對我而言,像它最早的本質一樣,離我輩這類「鄉下孩子」十分遙遠。據記載「早期的游泳活動,多被視為貴族的子女教育及士兵訓練的一個重要部份,公元前 25 世紀古埃及已有類似游泳的活動。古羅馬人興建了巨大浴池,游泳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社交活動」。游泳,在我們小時候,也算是貴族的運動。記憶中,鄉里附近沒有游泳池,學校佔地面積窄,沒有空間蓋游泳池,體育課也沒有游泳課。

開始需要游泳,游泳課變成「必修」,而且要打成績時,是在台中女中。中女的校地腹地其實也不大,但是有游泳池。只是上游泳課時很擁擠,很少是單班上,即使單班,40-50 個學生擠一個游泳池,也實在太擠了。因此,換泳衣泡池水的情況遠比學游泳的機會多; 即使已經會游的同學,也少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自由自在馳騁。

但是,游泳算體育課的一部分,要考試。為了這個游泳成績,我跟同學到台中市立游泳池去課外練習,想起當時都還需趁週末,從大雅搭市公車到台中(車程 45~50 分鐘左右,加上步行到目的地共約 65~70 分鐘),但是還是沒學會。當時學游泳是兩人互相幫忙,同學用手拉著你,你要將頭潛到水裡去,同學拉著你的手,你的身體慢慢漂浮上來,然後將腿伸直,慢慢打水前進; 如果太緊張,兩個小腿就會一直沉在水底。放鬆,身體浮上來後,同學慢慢往後退,慢慢放開手,讓你自主漂浮打水…… 。哎呦!怕死了!眼見嘴巴都可以吃水的深度,卻不敢將頭藏進去,頭一藏進去,只要同學將手放開,你就全身痙攣想要捉住手挺腳站起來。害怕的原因大抵是怕嗆到水,怕沈下去,怕溺水。但是,所有人都會說不要怕,把頭潛到水裡,憋住氣就自然會了……。每回總要同學耐心用盡,我才肯冒險栽頭潛水,哎呀!現在知道了,當時也沒有買泳鏡,泳帽(忘了?感覺那時沒像現在這樣要求裝備齊全才能入泳池; 而且能省錢就少買),一頭栽進去眼睛怕刺激,但閉著眼睛啥也看不到,「盲目」就會產生驚慌的心理障礙吧!

幾次市立游泳池的惡補,總算可以憋氣閉者眼睛打水前進了,只是不會控制方向,有時打水打好久都還沒到對岸是怎回事啊?原來游歪了,害得憋氣憋好久。當時仍然依賴泳池的兩端,要摸到牆、倚賴握牆垣的力道,才有辦法把頭伸出來腳站直。在女中的游泳課,就這樣踉蹌交差:用憋氣閉眼的方式游到泳池對岸,老師說這樣可以有 60 分。我的高中游泳課就這樣:不會換氣,會憋氣閉眼打水 25 公尺。過關!

到了輔大,大學加上研究所,總共住宿舍七年的時間,學校的積健樓有室內游泳池。這在當時可是很進步的設施,也不是每所大學都有游泳池呢!我把遺忘許久的憋氣閉眼打水游泳技能搬出來練習,因為專家都說這種技能一旦學會不會消失,下了水,原來已會的技巧就會熟練。我每次都跟別人告白,說我不會換氣,可是換氣好像是會游泳的人認為最簡單的事,就像在陸地呼吸一樣,不覺得存在,就不覺得困難,因此,少有人點出我的盲點和障礙。即便研究所的暑假,我待在學校的時間多,偶而去積健樓游泳池「游泳」,也只是去泡水。在輔大,設備齊全了(不全不能下水),但是仍然停留在憋氣打水到泳池對岸的成果。

在西班牙讀書的幾年日子,在這個四處環海,人人都去海灘玩水、游泳、衝浪曬太陽的國度,我沒有游過泳。即便巴西書院(Casa do Brasil)附近就有大學運動場和體育館,我也沒有去游過泳。後來在美國的日子,硬是到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豪華游泳池去游了幾次,還是不會換氣。換言之,不會半招半式。

 

產後憂鬱學游泳

一直沒有長進的學習很容易灰心喪志,也激不起濃濃的興致。我一直有想要克服的心願,也一直有想要學起來的意志,但是不會游,就不會有強烈的興趣和喜愛。直到生完第二胎,身體完全走樣了,第一胎已經毀了大半,第二胎可謂不成人形。好胖啊!31 歲胖成像老嫗,所有衣服、鞋子都穿不下了。怎麼辦?我首度感覺所謂的憂鬱症應該是這樣產生的。很湊巧,來了個新鄰居,太太陪先生從加拿大回到台灣,說是派到台灣的分公司上班。先生每天有司機載送,她安心當家庭主婦。她打聽到住家附近有游泳池,約我沒課的時候,兩人一起去游泳。她講好久,每次都說,「只要妳想去,就約我」。然而,我只要想到只會憋氣閉眼打水,實在提不起興致。她說她也只會蛙泳,游的很慢,說我倆是半斤八兩,一起游沒壓力,且可以互相學習。

1996 年的某一天,我已經生產完快一年了,身體依然臃腫,想到已到臨界點,再不運動,會未老先衰。於是開始約她,每週去游泳池游三天。慢慢地,固定的時間遇見固定的人,我們的生活有點改變了,去游泳池不一定要學會游泳,但一定去跟在泳池認識的朋友聊聊天。

原來,聊天也是有幫助的。我看到來游泳池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會游泳的好手。游得快不快,正不正確倒在其次,至少每人都會換氣,有能力來回游個不停,少數會休息些會兒再上。但是,我都只能憋氣打水,功力好的話,憋完 25 公尺到對岸,再憋回來。

忘了是那一天,鄰居太太跟我說,記得練習換氣喔:「頭伸出水面時趕快大口呼吸 (張口幫助鼻子快速吸氣),頭栽進水裡時,鼻子嘴巴同時吐氣,嘴巴張開可以含著水,但別吞進去」。所謂教導,所謂竅門,所謂因才施教,或是教導有方,就是知道問題,找出方法。鄰居太太這一說明,當下醍醐灌頂,還是當頭棒喝啊!我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知道換氣不是在水裡換,難怪我每次那麼害怕,頭一栽到水裡就要換氣,就嗆鼻嗆腦…… 頭一伸出水面仍然憋氣,覺得快要氣絕,有這麼笨的人嗎?跟我一起練習過游泳的人,一定覺得換氣有什麼好教的,就像呼吸呼來吸去,誰不會呢?

這一清醒,打醒了數十年的結,茅塞頓開。我每每請教游泳池的泳伴,他們都是爺爺奶奶輩份了,看誰游那一式特別精彩快速好看,就近請教他們訣竅,每個人都很熱心,點幾句話我就加速練習。他們也很好奇,看我這把年紀了才開始學游泳(學換氣)。老天看我過去笨太久,學太久,所以憐憫我嗎?就在一個月內,我陸續學會了蛙式,自由式、仰式、蝶式、側泳、抬頭蛙、翻身踢牆、跳水、潛泳(這個要憋氣,但是在水底貼近游泳池底面),還可以跟認識的爺爺同步游,不需要休息。就這樣,是太有成就感了嗎?沒課的日子,我好期待去游泳池,特別是中午時間,人最少,把泳池當飯廳,游泳當用餐,春夏秋冬沒停過,越冷越舒暢。過去教我的爺爺奶奶,後來都說我游得比他們快了:像條魚一樣。(呵呵,我真的是魚!)

於是,我不想讓女兒跟我一樣笨那麼久,待(呆)那麼久,在他們還沒上小學前,就帶他們去住家新開的一家更大更新的室內游泳池學習。這回,我可以自己當教練了。當然,還是尊重專業,讓他們跟專業的游泳教練學,以便姿勢更正確,游的更愉快優雅。

會游泳以後,特別喜愛看游泳競賽,雖然已經過了追星的年紀,沒有偶像崇拜的粉絲情結,但是對游泳健將的游泳歷程特別專注,奧運賽更不會錯過。這好比學術專業,特別愛讀哪些人的研究著作一樣。因此,運動衍生的閱讀和研究,對學術依然有助益呢!

 

魚兒魚兒水中游

2009 年,我在公主號郵輪游泳時(天啊!竟然就是可憐的新冠病毒鑽石公主號),體會了鮭魚逆水上游的情境。那時海上波浪好大,大到這十幾層樓的郵輪大船都晃動起來。游泳池不消說,水勢澎湃,搖來晃去,水還潑出池面,就像颱風來時海上大風大浪席捲而來。我想到它畢竟是船上的游泳池,不是海裡的波濤。於是,還是放心下水了,一個人享受整個郵輪的游泳池。池水是海水,鹹水密度高,身體輕飄飄,漂浮在水面,像敞徉軟綿綿的床上,睡著都不會沈下去。滿足一點點虛榮,以為自己是游泳健將似的輕盈矯健。而那時,我潛水時發現,大風大浪是在表面,浪底下水流其實平靜順暢,難怪鮭魚逆水而上時會從水底下鑽游,阻力小游得快,似有風雨中的寧靜之感。當下覺得,當困境來臨時,絕對不是絕人之路,一定有個出口,只是你必須先勇敢冒險,先行動,才找得到答案。

每當人家問我,有沒有喜好的運動時,我都說游泳。斷斷續續摸了 16 年才領悟換氣的駑鈍,又游了 25 年的運動,怎會不喜愛呢?只是它真的是最麻煩的運動,脫衣換衣,洗頭洗身,要去除游泳池的氯,去除游泳池可能的髒污,去除眾人泡在一起的味道,淋浴盥洗淨身,最少都要一個鐘頭,加上交通往來,一天沒有 90-120 分鐘的空檔,難以實踐這個運動嗜好和運動效果。只是過去幾年忙碌時,經常中斷,無法保持固定游泳的天數。同仁知道我喜歡游泳,出差時,總會留意外頭的飯店是否有游泳池,貼心告訴我。只是,那麼多年來,也只有在大陸的飯店有辦法利用殘留的空檔游泳,因為他們飯店的游泳池到晚上 11:00 才關,即使晚上有會議或活動,或晚餐延宕,總會在 9:30 以前結束,如此我至少還有一小時可以游泳。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科威特,13 度的水溫,但是陽光照耀下,實在抵抗不了誘惑。只是這個伊斯蘭國家,男女有別,女士必須在室內游泳池,不准在室外和男士一起游。所幸國際連鎖飯店不受限,可以男女在同一個游泳池。但是,我不能穿露肩的游泳衣,也不能露大腿,必須穿長及膝的游泳褲。游泳池教練見我渴望下水的模樣,要我穿著我的泳衣,套上他給我的 T 恤和短褲。T 恤有袖子,褲子長到罩膝蓋。這一次,真是難忘的經驗:下了水,水灌進 T 恤,T Shirt 就飄上水面,造成極大的阻力,遠看像個浮屍,但是我還是游的很開心。

從 1996 年頓悟,一個月內學會各種游泳姿勢後,越游越自在,越游越不費勁,我常問專家 30 分鐘游 1200 公尺及格嗎?可以,可以,專家這樣告訴我,讓我有點信心。如今老來,半小時游 1000 公尺,而且是蛙式和自由式混合。但是,我還不知道游多久我才會累到想停止。至於蝶式,不得了,游一趟,豈止全身同動,簡直是全身「抽搐」,但是通體舒暢。我的力氣不夠強勁,蝶式撐起的上半身不夠高,噴水也不夠猛烈,游一趟耗費的力氣可能是自由式的三趟喲!

四月份,游泳衣又開始要在專櫃上架了。夏季之外,平時只有運動服飾店或百貨限定專櫃有販售泳衣,不然便是就近在游泳池購買。看那些設計新穎、五顏六色、花枝招展的泳衣,都引不起我的興趣。當然,游泳圈般的身材肥肉怪自己,穿不了為好身材設計的泳衣。但是游泳對我而言,既不是要展身材,也不是要曬太陽做日光浴,而是「游泳」。久而久之,就知道那些泳衣適合自己:1. 不吸水 2. 薄而貼身滴水不滲不穿透 3. 穿起來像沒有穿泳衣的輕盈感覺 4. 泳衣不需任何裝飾,任何多出的裝飾都是阻力 5. 有度數、沾水不會模糊的蛙鏡(泳鏡)5. 薄而緊、貼頭不痛的泳帽。過往,奧運賽游泳選手穿的鯊魚裝是一點也不輕,而且穿著費時,所幸我非選手,亦非專業,不需如此大費周章。

算算,我換過幾件泳衣了?一旦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點,就必須淘汰,換泳衣泳帽和泳鏡了。當然,跟我變成雨傘達人的情況一樣,游泳裝備時而忘了塞進泳帽,以至於常常臨時買泳帽。而游泳池的氯水也頗傷泳衣,增加更換頻率。再者,泳衣像鞋子,不宜天天穿同一件,要讓它有休息的機會以延長壽命,因此一次買幾件替換也是常態。不過,畢竟我是業餘,不需要像職業選手或是教練般講求專業,因此,25 年來,扣掉有幾年有一搭沒一搭的游擊式游泳,其他各種場合情況,臨時起意想游就地買泳衣、或是看到好材料的泳衣順手買來,或是為了秋冬囤貨,大概有 40 來件,算是相當節省吧!只是好材料的泳衣還真是不便宜呢!

 

游泳:水中太極拳

游泳像什麼?太極拳老公說是水中太極拳。我自己的領悟是,像揉的軟硬適中的麵糰,拉長時,均勻有度,像肌肉無限伸展,而且還會有彈性地縮回來,一樣 Q 彈,並且可以揉成各種形狀,想游那一式,就游那一式; 不喜歡重複做一樣的東西時,就隨時變換,重新揉過,完全不受限。別看麵糰 Q 軟的樣子,可是很有彈性和嚼勁,就像游泳在水中伸展,別以為自由自在,不費吹灰之力,一不小心踢到旁邊的人,或被旁邊的人踢到時,你就知道那力道不得了。

游泳和太極拳成為前兩名對身體健康最好的運動,都是一種需要全身活動的運動,是可以增強肺活量以及肌耐力的運動,應該也是增強免疫力最佳的運動。乾濕兩套運動,我家都齊備了。

 


新冠肺炎雜想:義大利,鑽石公主號,運動,游泳,太極拳

2008 年 義大利佛羅倫斯 (Ema 拍攝)

 

 

 

 

自由式

Ema 蛙式

蝶式

仰式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20/03/29 by in 其他.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08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