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聲西擊八方:西語人天地遨遊」–講者與我師生情

臺灣西班牙語學會 10 月 21 日推出第十場線上工作坊,邀請三位會員講演他們學習西文以及在職場發展的心路歷程。

報名連結:Enlace: https://forms.gle/qCNbJh49vnE26qU77

構思工作坊主題和邀請講者的時候,只想到讓最多的會員參與,邀請尚未分享過的會員來講述個人寶貴的學經歷,但沒有特別去考慮這些會員的特質或來時處。

但是開始宣傳後,回歸主題和講者的思索時,猛然發現這三位都是我曾經教過的學生,那一回首,十個、二十個年頭,真是從黑髮到白髮,從青年到壯年(接近老年)了。

第一位講者林國政 Bernardo,是我到臺大兩三年後,開始教「西班牙名著選讀」課程的學生,他當時大學畢業先去當兵,回來唸研究所時繼續學習西文。由於當時教授文學課的雷伊娜老師(Regina Llamas)留職停薪,我就順勢接下這門課。看到 Bernado 國政的題目是「短暫的文學夢」,讓我想起課堂上大家唸到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1898-1936)的詩時,我要大家翻成中文,還記得從選修同學的翻譯中選了Bernardo 的翻譯作品給同學參考,印象深刻的有〈三河小謠曲〉(“Balada de los tres ríos”)還有 〈不眠的城市〉(“Ciudad sin sueño”)。寫這雜文當兒,我去搜尋十餘年前的檔案,看到一個檔案夾放了羅卡 13 首詩,應該就是他當時的「文學夢」催化下翻譯的。為了在這第十次工作坊上宣傳,我用羅卡描寫格拉納達的傳統歌謠〈三河小謠曲〉當作示範,也是他往昔的「文學夢」一個印記。

三河小謠曲—-致薩爾瓦多金特羅

瓜達基維河
流經橙樹與橄欖。
格拉那達的兩條河
從冰雪流下麥田。
唉,愛情
一去不返!
瓜達基維河
有紅赭色鬍鬚。
格拉那達的兩條河
一條淚水,一條鮮血。
唉,愛情
隨風而逝!
為了帆船之行,
塞維亞有一條路;
格拉那達的水面上
只有嘆息划行。
唉,愛情
一去不返!
瓜達基維河,高塔
與橙園的風。
道羅河和黑尼爾河,蓄水池上
死滯的小塔。
唉,愛情
隨風而逝!
誰會說河水帶來
叫喊的燐火!
唉,愛情
一去不返!
帶著橙花,帶著橄欖
安達魯西亞,到你的大海去吧。
唉,愛情
隨風而逝!

當時臺大的西文課學生和老師的數量都比現在少,如果修完一個學程,所有的學生都會被所有(僅有)的老師教過。同學之間感情融洽,都是跨屆跨年份。Bernardo 後來還擔任我的研究計畫助理,幫忙西文教學研諸多大小事。他們幾位同時修文學、文化、進階課程的同學,後來還特別為西文老師舉辦小型「謝師宴」,「揪感心」。就這樣,20 年過去,西文緣千里千日牽。

第二位講者郭暉妙 (Genoveva),是我取得博士學位返國開始在輔大任專任教職時第一屆的學生。我還記得教室面對面時,她是坐在我的最右側一排座位,靠窗,大概是是第二還是第三個位子。我並非記得每個同學的座位,但為何對她印象深刻,有可能是因為她是文藻轉學生,面對上課教師詢問時,無論西語程度或學習狀態,都比同班同學提早學過,可能是應答讓我印象深刻。

畢業後,她去西班牙納瓦拉大學攻讀藝術相關領域。當時的 Universidad de Navarra,因為跟淡江大學簽約合作,而且是走美國大學四年制、碩士兩年的學制,較符合大家的期待。當時歐洲大學部五年制 (分三年和兩年兩階段),畢業直接取得碩士學位,但是,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尤其西班牙文本科生,沒有太多課程可以抵免,通常要從大一念起,等於國內外分別再唸一個學士,耗時頗長。因此,Univ. de Navarra 吸引不少國內大學部畢業生前去就讀。

師生緣再起,是因為她進入史博館服務,而那段時間,黃光男擔任館長時期,史博館相當活躍,策展無數,幾乎不曾停過,堪稱史博館另類的輝煌時期,可能也是館內工作人員最忙碌的幾年。時機巧妙吧!那時剛好史博館也開始關注西語國家文化的策展。暉妙身為負責人之一,自然會找尋相關老師諮詢與合作。於是,我們首先開始了馬雅文明展的合作。我記得有許多西文資料需要翻譯成中文,製作成展覽手冊。當時我剛好教授「進階西文」課程 (我初來乍到臺大的第一年喲!對內對外彷彿一切重來似的陌生)。但當時的同學都已修畢基礎西文全部文法,也有了極佳的閱讀書寫能力。於是,同學們負責翻譯,我負責一部分翻譯,同時校稿和修訂同學的譯文,就這樣完成了一大部分的馬雅文明展目錄資訊。

緊接著 2006 年繼續「裡應外合」合作「西班牙玩具展」,主要是與「加泰隆尼亞玩具博物館」合作,這項展覽展期頗長,在史博館就將近三個月,還延伸到高雄續展。之後,時隔 7 年來到 2013 年 8 月,史博館策劃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畫作展,十分盛大,是大師大手筆的展覽活動,那時,我剛接下了國際長的職務,但是對於也屬於自身專業的西班牙文化活動,絕對不忍錯過,能夠參與更是喜悅滿足之至。除了為這個活動撰文之外,還連續演講兩場,一場在史博館(2013 年 8 月); 隔年,廣達「游於藝國際文創」公司也舉辦一系列藝術演講活動,我們移師到台中,在國美館(2014 年 3 月)演講「米羅畫作的詩性藝術」。諸此種種,從西文到藝術文化,師生從教室到美術館,有種非凡的意境昇華。

第三位是林馥璿 Daniel。我的記憶一直深鎖在他對西文的「鍾情」,惦念著要到西班牙去深造,或是進修西班牙文,讓語言能力更精進,增廣文化見聞與知識。但是他的記憶匣裝載的師生緣更深遠,他提及我們的師生情「遠溯」到 2005 年 10 月 18 日,我到文藻外語學院演講「四百年來吉訶德的臉」,當時他是在台下聆聽的學生。2005 年適值塞萬提斯完成第一部《吉訶德》四百週年紀念,因此當年有許多跟吉德德有關的活動。

2005 年也是我們的西班牙文學教授白安茂(Manuel Bayo)教授逝世那年,我臨時受請託,前去輔大補白教授留下的缺,教授碩士般的文學課,同時也教授大學部一門,總共四小時課程。那時應該是馥璿插班到了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就讀的時候。在那兩年兩校奔波的時間,也是就近跟 Daniel 有較多接觸的時機,我才得以知道他的生涯規劃。在輔大教授兩年後,我便辭卻這兩門課。結果如此巧合,臺大這廂,開啟了校外「隨班附讀」的制度,允許校外人士(多是學生)到學校隨班附讀,換言之,也就是挑選你喜歡的課程繳交學費,即可和在校生一起上課。

我記得我實施了兩年接受隨班附讀,這兩年都有輔大的同學來聆聽。Daniel 就是其中一位。我印象中還有其他同學,但是這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回憶起來更覺得遙遠。「西班牙語文學作品選讀」,從新莊到公館,不算短的路程和距離,往返的交通時間就是一門課的時程,這剛好和我唸研究所碩一時一樣的情形,當時每週一搭兩趟公車 (從輔大搭三重客運到開封街或是中華路,再搭台北市公車到羅斯福路/辛亥路交叉口這一站); 從輔大到耕莘文教院,是為了上必修課–沈起元神父 (Fernando Mateo) 的「研究方法論」。現在上課不翹課就已經是學生最好的表現了,要長途奔波上課,得有極大的毅力和恆心,甚至是因為該課程有實務效益或職場機會,否則可能很難吸引學生心動和行動。

Daniel 碩士畢業後,因緣際會,也是專業實力雄厚,跟我說考上華航機組組員工作。對於一個夢想在遠方,又需求經濟支援(和資源)的學子而言,有一份在當時相對高薪穩定的工作(現在應該也是)是人人夢寐以求的職涯目標。於是,我也覺得很理想(記得我那個時代我想考空姐條件都不合格:身高不夠,眼睛近視),後來報考條件放寬了(應該不是放寬,而是不再歧視),讓許多人有夢成真,凌空翱翔。

飛來飛去,我總是會有 Daniel 的消息,有時收到卡片,伴隨卡片總是會有一些令人驚喜的小禮物,都有西班牙文或是西語國家的紀念品。我總是會想,這學生心中一定是對西文念念不忘,跟老師一線牽的緣分就是最近距離保有那份西文情的結和初衷。果不其然,臺灣西班牙語學會成立後,在隔離時期,Daniel得以線上聆聽學會的工作坊,尤其那一場「聲西擊東:西語人的華麗轉身」讓他頗有「身分認同」感,自己也是這樣的「迴路」。如今身為會員,自然樂意和學弟妹分享,西語人如何以西語拓展「八方四界」,遨遊展鴻鵠之志。

2022 年 10 月 21 日學會舉辦第十場工作坊,剛好和同事張雯媛老師擔任主持,想起與講者這些緣分和情誼,就寫下了這些往昔點滴。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22/10/10 by in ATH西文.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34,091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