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 月 8 日我在自己的 WordPress 網頁部落格上寫了一篇〈西漢 – 漢西 little wiki〉,介紹自己和歷年助理「土法煉鋼」&「陶侃搬磚」合力架構的漢西-西漢線上辭典。當時距離開始建構辭典的日子(2008 年)時隔七年,2022 年 7 月3 日再寫這篇〈「再」見《西漢-漢西辭典》復活〉時,已經又過了七年有餘。當下驚覺「七年之癢」一詞,從婚姻關係延伸到其他慣習,並非無中生有之說,應當自有它時序生成的自然規律和人為習慣的因素。
為何說:「再」見《西漢-漢西辭典》復活?因為它差一點就命喪黃泉,結束它截至 2021 年 13 年的生命。就人生而言,尚未成年,可謂「夭亡」; 就一個在台灣少數人學習的語言詞典建構而言,實為積沙不知能否成塔的「傻勁」和「愚力」,而能竟其功。
爾今回頭再看,不禁慶幸發想得早,彼時(2008)尚有「精力」、而今尚有「餘力」可以持續,否則任何一個無援 (無緣)的挫折都會讓人輕易放棄,斷絕這個學習西班牙語一種可能存在的選擇。
早在 2001 年轉任臺灣大學教學以前,得力於另一半的專業知識,任教母校輔仁大學時,我便開始建構個人網頁和教學資源。轉任臺大後,一度曾經是系上同仁唯一有個人網頁連結的成員。當時距離 1996 年國內各界開始宣導利用電子傳訊 (中華電信的 ms1.hinet.net 電子郵件系統; ms1 是中華電信內部,我使用 ms2.hinet.net)、鼓勵教師建構教學網頁、藉科技之便活絡教學法和系統性彙整資料……等等,實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我的助理和我這個門外漢曾經得到臺大末代「91 學年度優良非同步課程網」獎項。當時冷門、或是教師不習慣使用可見一斑。)
如此地巧合,也就在七年後 (2001 轉任臺大,2008 年開始)也就是完成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補助的《漢西綜合辭典》(2007) 紙本辭典計畫後,我有了建構線上辭典的想法。 21 世紀科技的世紀,使用陶侃(259 年-334 年)時代的方法,可說倒退 1700 年,但是正因為「無為而為」,所以成就了現在的「無用之用」。2015 年時,這本線上辭典累積的網頁助理有 3 人,辭典彙整助理 16 人,單字總量 28631 字,七年後的今天,也就是 14 年來 (2008-2022),累積網頁助理達 8人,辭典彙整助理 38 人,單字總量四萬多字,約 10 萬個詞條。2019 年底,曾有公司前來提議,希望我們提供全部的資料庫給他們,他們可以免費服務。如此的提議也敲醒我們純真的大腦,我們也不必假手他人,我們也是免費服務,還多了一顆為西語和中文努力的熱誠。
人力資源之外,的確拜科技之賜,資料庫或大數據的便利因應而起,因此,我們一度相信科技永恆與永續的價值,所以不曾懷疑它會有斷炊甚至斷頭的一天,所以兀自依照自己的想法,日復一日,不斷地「丟」資料進去(科技人累積資料庫的俗話說法是「丟」,我們外行人暸解的是「上傳」)。或許因為專業人士「丟」習慣了,所以,有一天他想拋棄甩開你的時候,也一樣很自然地把你「丟」掉,秒間關掉伺服器 (server; 20 年來, 在http://club.ntu.edu.tw/~luisachang/ 這裡建構的將近 20 個教學網全部付之一炬),再多的資料歸零,永無法見天日(Nothing Found)。再一次應證俚語的說法:「你的糖是他的毒藥」。欲棄他所認為的「毒藥」而遠之的人,何曾在意或想過糖對你的重要性?的確,因為兩造都處於性命安危的兩端:彷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我們不相信這樣的邏輯(或做法)。
科技是造福人類,解決人類的問題而生,即使不小心走到摧毀人類的那一步,也會事先想好應對的方法(到此,「丟」資料的專業人士會告訴你,你要自己想辦法; 也許基於教育與服務的本質?迂迴輾轉到最後,才說,否則就「提『錢』來講」。)因應這個辭典死而復活的經歷,才猛然意識到,為何許多單位越來越想資訊「獨立」,不想依賴「中央集權」(掌控全部的網路系統和網域),因為大腦在別人手上,你徒有四肢,與亡者無異; 縱有再多的理念,機器不動,永遠有被綁架勒索的壓迫感; 而你即使有動作(功能),也不過是個魁儡。至於「提『錢』講」,有的是用「錢」來恫嚇嚇跑人,因為金額之巨(比大開口的獅子還大三倍),只會讓人聯想他們不想工作,不是真愛錢?或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或是真有科技外行人願意「賠了夫人又折兵」提「錢」上門……
但是,如同人們說世事變化,常舉例「一個硬幣兩張臉」來解讀:幸與不幸的是,這個分工精密的時代,尤其科技,術業有專攻,註定有一大部分人要成為魁儡,因為我們都需要日新月異的科技專業的協助,但也有忠於專業的行家、專業的木偶師(提供 server 服務的各種公司)則會善用他們的智慧和能力,讓大眾懂得慎選技藝精湛的木偶師傅和師父,而不是選擇木偶師自己也成為魁儡的單位。
所以,近 20 個教學網中,我首重視的西漢/漢西辭典這個線上辭典先另謀生路,又復活了。而這個經驗,也讓人相信「危機就是轉機」,因為,這個系統可以隨時隨地修改增刪,這個辭典的詞彙和詞條,除了舊有上傳的資料之外,將會隨著專業知識、日常生活應用而隨時更新中西詞彙的解釋,更優於從前的彈性和機動。當然,這必須是木偶、(還有新的師傅和師父)的「熱誠、傻勁、餘力」和知識依然存在的時候始有動力引擎,期待它們/他們永燃不滅。
http://club.ntu.edu.tw/~luisachang/diccionario/
请问這個網站以後都不會再有了嗎?沒請它,我的生活真的一團糟。。。
有的。以後請在這個網頁查詢:https://ntpuccw-dashboard-espnaword-almrdc.streamlitap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