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靈上的女人》:謙卑而不避虛榮,《英語島》,86 期,2021 年 1 月,頁 44-45。
旅美智利作家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1942-),在去年(2020)十月獲得西班牙「2020 圖書出版獎」的榮譽,全國圖書出版協會表彰她持續寫作四十餘年,如今 78 高齡依然創作不輟的筆耕成果。她的作品被翻譯成 40 餘種語言,銷售達七千四百萬冊,成為西班牙語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女作家。
中文書市讀者不算陌生、也不算少的翻譯作品,從擬仿《百年孤寂》和馬奎斯寫作技巧的小說代表作《精靈之屋》(La casa de los espíritus)和《伊娃露娜的故事》(Cuentos de Eva Luna);情色與廚藝兼具的飲食文學《春膳》(Afrodita); 或是冒險小說三部曲「天鷹與神豹的回憶」(《金龍王國》、《矮人森林》、《怪獸之城》)到有點類似《海角七號》的《阿爾瑪與日本情人》(El amante japonés),已可看出她的作品的多元與全球觸角。
十一月,阿言德隨即再推出新作,也是生平第 29 部作品《我心靈上的女人》(Mujeres del alma mía)。這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回憶錄,也是自 1975 年智利政變流亡海外後,在委內瑞拉和美國旅居長達 40 餘年「異鄉客」的心路歷程。2014 年成為美國公民滿 30 年時,她從歐巴馬總統手中接過「自由勳章」的最高榮譽,慰藉了她遠離祖國多年心靈上的滄桑孤寂。
在這部回首前塵憶往昔的散文作品裡,阿言德以「女性主義者」標榜自己長久以來所扮演的角色,欣慰自己從小便醒悟; 因母親卑微的角色 —她比喻為猶如日本藝妓般百依百順— ,因而誓言要成為自立自強的女人。而這自豪,來自於許多「模範女人」給予她心靈上的扶持和勇氣。首先是她的奶奶潘奇塔,也是她的第一部童書的主角,讓她體會隨著年紀的成長讓人變得更謙卑,以及女人外表逆來順受的柔弱,其實是內在的堅忍剛毅; 她那活到 98 歲的母親,無微不至又細緻的傳統女人,告訴她,女人追求愛情,不必掩飾男人寵愛、享受「虛榮」的喜悅。
她的女兒寶拉,和她曾任職的雜誌《寶拉》(Paula)同名。阿言德在《寶拉》工作時,啟發她女性意識的覺醒和行動,她呼籲所有的女性:「女人一定要製造噪音,一定要吶喊; 有噪音才有人關注,有吶喊才會喚起權力者的良知」。然而,她的女兒寶拉,1992 年卻在 28 歲時,因紫質症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錐心刺痛讓她更珍惜生命,要好好活每一天,活著不怕死,怕死活不好; 要讓每一條皺紋有意義,寫作寫到白頭老去不終止,甚至自我解嘲,迄今三度婚姻,莫非是風韻猶存,晚年依然有愛情眷顧,滿心感恩。
文學成就上,阿言德感謝巴塞隆納已逝的經紀人卡門・巴爾瑟(Carmen Barcells),這位西語版權界的教母,同時也是馬奎斯和尤薩的伯樂,讓她的作品全球化。女作家中,長存心中的是吳爾芙和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她們對女權主義的堅持和為女性發聲的無畏; 智利民謠音樂家碧歐蕾塔・帕拉(Violeta Parra),猶如母愛的手,撩撥著故鄉的樂音,慰藉她的鄉愁; 智利女聲四人組合唱團「我的主打歌」(LasTesis)以一曲《路上的強暴者》紅遍美洲,響應#MeToo,致力宣揚正義和女性平權的社會。而 2005 年和 2013 年兩度出任智利總統的蜜雪兒・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無疑就是阿言德政治理念的偶像了,當女人穿上長褲(西班牙語俚語,指女性當家掌權),明天不會更壞。尤其她的伯父薩爾瓦多・阿言德(Salvador Allende)在總統職位上遭逢政變,最後自殺身亡的不幸,更讓她厭惡獨裁與霸權的傲慢與殘酷。
對阿言德而言,各行各業的女性英雄滋潤她了的心靈,但是更多無名的女英雄,那些暴力的受害者和犧牲品,更是她心靈上念茲在茲的牽掛。撰寫這本《我心靈上的女人》時,適逢新冠肺炎猖獗,她反思疾病與人類的關係,直言我們這個地球什麼都全球化了,就只剩下人類沒有全球化,性別意識沒有全球化,還存在著階級,男女之間還有藩籬,還有不平等,還有歧視,因此藉著這本連結故鄉和異地生涯四十載的回顧,寄予人類,尤其女性,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