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的反思與感恩(I),2019 年 6 月 4 日。
今天是我一年「數個」日子中最後一個生日,是我的官方生日,也是我很喜歡的數字和日子。
今天也是馬德里的主保日:聖伊希德羅耕農日(San Isidro El Labrador)。這ㄧ天,馬德里是放假慶祝的。只是,因為 COVID-19 西班牙已經居家隔離放了 60 多天假了,再多這一天可能早已無感了。總記得這一天是馬德里的主保日,是因為我雖非真金牛,卻有鐵牛命 (總要提起,媽媽是鐵牛一號,我是鐵牛二號)。
去年此時,隔日正有紐約行,在紐約行之前,寫了篇「生日感言」,斷斷續續來回兩趟飛機上補遺,到六月四日才發表。今年,有許多舊朋友的老祝福、舊朋友的新祝福,也有變成常態的「階段性朋友」。舊朋友像陳年老酒,無庸置疑,越陳越香濃,老祝福、新祝福永甘醇。階段性的朋友像「踢馬刺」,發人深省; 階段性不存在時,也就「無所有/友」。人生難得有階段性的經驗,並非人人得有此福份機緣,階段性的朋友若轉換成常態,難能可貴; 階段性若消失,亦屬常態,因此即使「無所有/友」,也該感恩,更知所珍惜已擁有/友。
今年的此時此刻,我本來應該在哥倫比亞,在馬奎斯的故鄉進行三場演講(去年是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參加女兒畢典)。無奈新冠肺炎打亂了「百年夢」,瞬間「孤寂」起來。雖然邀請單位已經排好下一次行程,只是啊!這多變的世界,已讓人更知道 Carpe Diem (把握當下) 的意義,仰望明天也不敢太多奢望了。
哥倫比亞:西班牙殖民者曾將此區稱為「新格拉納達」,顯然是一塊文化鼎盛、別具一格的國家,像西班牙的格拉納達那伊斯蘭思古幽情; 可也是馬奎斯一生創作的靈感泉源,而他卻遠離故鄉 24 年後才再踏上 Aracataca 這塊土地,一生的傑作,都在遙遠的異鄉完成,果真應驗了法國詩人高第耶(ThéophileGautier,1811-1872)的說詞:「異地/易地鄉愁書寫」。在馬奎斯的故鄉過生日 (鮮少慶生的我也一定要來一次了)該有多特別呀!這一錯過,惋惜之餘,那邊的好朋友們說,沒關係,我們來個魔幻寫實,人何時到哥倫比亞,就是何時過生日!
去年洋洋灑灑寫了「生日的反思與感恩」數千字,今天趁候診的時間(鐵牛也是會有身體違和的時候)自己閱讀了一次,裡面提起的人都是長輩或是行政工作夥伴。今天回來,看看四面八方來的祝福,「通路」也是四通八達:臉書,推特,Messenger,Line, WeChat, WhatsApp,手機簡訊,享受桃李的溫馨啊!— 輔大、台大、師大、清大、政大,還有沒教過卻稱我為老師的同學。
老朋友、好同學、好同事: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 台灣、西班牙、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英國、泰國、馬來西亞、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墨西哥、智利、巴拉圭、日本、澳洲、法國、科威特、土耳其、巴西 …… 哇!細數才知多!(相識滿天下嗎?接下來是… 知音有幾人?不。要正面列表,正向思考!)我在 FB 回給「學生」訊息,寫下他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影像或時光。有一大部分都是十餘年前的印象哪。歲月催人!
還有幾位我敬愛的師長、主管,感動窩心,看到訊息,喜悅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情溢乎辭,就讓我慢慢尋覓恰確的時間,恰確的場合和氛圍,再聽我細訴。
想起這把年紀:嗚!嗚!嗚!青春不再回,年輕抓不住是何等的哀愁啊!老公卻說:人生六十才攀頂— 心理的頂峰,也是生理的頂峰,智慧的頂峰,也是一切修練的頂峰。
「是嘛?你是在安慰人嗎?」
「不是。是事實。」
「那頂峰能維持多久呢?」
「看個人修行喔!有人可以很久,有人可能曇花一現。」
真好啊!人生六十才頂峰,青春何須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