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法不該抹滅歷史記憶〉,人間福報「看人間」,2019 年 9 月 24 日。
台灣的外交處境艱難,駐外人員依然苦心孤詣,積極另闢蹊徑,以經貿、文化管道,深化與無邦交國的關係。駐西班牙代表處透過臉書網頁,多面向連結台灣和西班牙的人文景觀、政經動態與社會歷史脈絡,迭見新意與成效。
九三軍人節前夕,九月二日「駐西班牙代表處」登載代表處拍攝的西班牙托雷多(Toledo)古堡特色與文化,引起我的注意,想起這個古堡跟中華民國的連結,因為物換星移逐漸讓人民淡忘了歷史。看到代表處的引介,我翻出斷斷續續找了兩年的史料文獻。
托雷多素有「帝國之都」之稱,為西班牙建國都城,十六世紀卡洛斯國王在位的首都; 是歷史上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徒群居的「三文化之城」。十五世紀時,它是天主教王國驅逐摩爾人、肩負西班牙統一大業的堡壘。現代史上,它是西班牙內戰初期共和政府和革命起義兩陣營攻防的圍城戰地。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托雷多駐軍起義(或說叛變),反抗共和政府,共和政府派軍攻打,托雷多駐軍堅守城堡抵禦,共和政府的人民陣線和鎮暴軍隊屢攻不下,釋放要殺害人質的假消息(反抗軍領袖的兒子)逼迫投降,但是托雷多軍民同心,長期奮戰,一直到九月二十七日,歷經六十九天的砲轟攻擊,就在兩軍猶恐損傷慘重,各從托雷多城退出幾哩後,適逢西班牙瓦雷拉將軍從非洲基地帶兵駐紮,隔日引進佛朗哥陣營入城,僵持兩個多月的托雷多圍城暫時休兵。然而,這圍城之役決定了後來佛朗哥的勝利。托雷多古堡形塑了它的象徵意義:「得托雷多者得天下」。
約莫一九六O~一九六二年間,西班牙穆紐茲・格蘭德斯(Muñoz Grandes)將軍率領代表團訪問中華民國,期間除了接受蔣介石總統授勳,並前往金門參觀。時值八二三砲戰結束約兩年,提及英勇國軍固守金門前線四十四天,成功反擊共軍的戰役,訪團表示二十年前的托雷多圍城一役,和金門有共同的經歷。格蘭德斯將軍返回西班牙後,用了托雷多戰役遺留的岩石雕刻一個西文紀念碑,寫著「托雷多城堡英勇的戰士向金門的英雄致敬」,由當時駐西大使黃少谷接受。
走筆至此,這些是有史料記載的史實。之後,據聞,中華民國也致贈托雷多一個「為反共奮鬥」的石碑,原本置放在托雷多城堡的展覽廳,後因西班牙有所顧忌,不知將石碑隱藏何處。我曾經造訪金門和托雷多各三次,孤陋寡聞,未曾聽聞介紹這兩塊石碑。台西兩國外交情誼截至一九七三年始斷交,是歐洲國家(梵蒂岡之外)和中華民國邦交最久的國家,而如今,每每提及歷史上曾有過生死存亡的戰役,兩地卻都喑啞噤聲?
西班牙二OO六年國會通過「歷史記憶法」,禁止稱頌各種與佛朗哥相關的事蹟,連帶托雷多城堡的碑石也跟著聲銷匿跡?西班牙那廂不提也罷,我們自己的歷史紀錄應該自己書寫存留。土耳其凱末爾國父紀念館尚存放蔣介石相贈的肖像,他們堅持讓歷史定格在屬於它的年代。而金門,那「向金門的英雄致敬」的碑石應當存在它的歷史記憶軌道上。
註:或許因為碑文是西班牙文,少人熟悉,看到也不知其意。
碑文:LOS VALIENTES DEL ALCAZAR DE TOLEDO ESPAÑA A LOS HEROES DE KINMEN CHINA
(西班牙托雷多城堡英勇戰士向金門的英雄致敬)
Dolores Fernández Palacios 這篇報導不見刊登日期,但依據相片和敘述時間約為 1960-1962,時為黃少谷駐西班牙擔任大使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