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1001 種吃法:朝鮮薊頌

〈1001 種吃法:朝鮮薊頌〉,《人間福報》「看人間」,2019 年 6 月 21 日。

 


 

一九九七 年開始,國內「飲食文學」蔚為風尚,蔓延到學術圈,變成趣味與學術兼具的研究,二十餘年來,這股風潮未退,不少學者潛心鑽研,即便不下廚房,也能紙上談兵,「君子遠庖廚」也能以筆當調羹,妙筆生花,滿漢全席。

彼時附庸風雅,我讀到智利詩人聶魯達較不為人熟知的詩集《元素頌》,這是他在傾心十一年完成一萬五千詩句的超現實史詩《漫歌》(一九五O)之後,返璞歸真,四年間分別出版《元素頌》(一九五四)、《新元素頌》(一九五六)、《第三本頌歌》(一九五七),用自然簡潔的長詩短句描寫日常生活和周遭環境的「基本元素」,許多首詩都與飲食相關,寫實純真,猶如靜物寫生,而色彩豐富,詩意雋永。例如〈鰻魚湯頌〉、〈麵包頌〉、〈紅酒頌〉、〈洋蔥頌〉…等等,詩的韻律、食材的描述、情色的譬喻、影像的想像、日常生活的刻畫,自然揮灑,渾然天成,彷彿回到少作《晚霞》》和《情詩二十首》的寫實和象徵主義揉織的意境,貼近人心,真情流露。

《元素頌》當中引人入勝,也最令我回味探索的一首詩是〈朝鮮薊頌〉:

 

朝鮮薊
柔嫩的心

身著盔甲武裝
挺挺屹立,築起
一座圓屋頂
在它的
鱗片下
身體總是
不透水
….

朝鮮薊
在那菜園裡
身著盔甲武裝
渾身光亮
好似一顆手榴彈
驕傲自豪
…..

這趟武裝
蔬菜的旅程
它的名字叫朝鮮薊
之後
我們愜意地
一片接著一片褪下它
裸露它的鮮美
我們平和地
吃下它綠色的心
它的珍饈。

 

聶魯達用八十五句長短句敘述這地中海區域的特產朝鮮薊,對我們而言,卻蘊含諸多異國情調元素,引人遐思:一是「朝鮮」之名,一說日本人對這舶來品十分喜愛,因從朝鮮輸入,故以朝鮮為名; 二是「薊」菜的形象,「薊」多為帶刺的野菜,質粗味苦的刻板印象; 三是陌生的蔬菜,以歐美為生產大宗,東方只有中國生產,不見貿易進口。在歐美當令時節得以瞥見市場販售,但是收成銷售時的花苞,極易氧化變黑,沒有它生長時期那絲絨般的嬌美鮮綠,外貌不易引人注目; 而它層層鱗片,一旦「失色」,狀似穿山甲,難與美食聯想; 雖是時蔬,冑甲連身,不知如何處理,怎樣嚐鮮,這些難解的謎一直讓我對處理聶魯達的「飲食文學」研究躊躇卻步。

直到今年復活節,心血來潮,決定在地尋訪,地毯式搜索,竟然發現台灣本地有有機栽培種植,且供應超市和餐廳,節令也符合地中海每年四到六月的盛產期,同步登場。若說「橘逾淮為枳」,只有大小和品種的差異,色香味絲毫不遜色,這一發現在在證明台灣農業技術無所不能,朝鮮薊可以化身為在地食材,變成台式料理。

義大利和西班牙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生產國,對此蔬菜的引介自然積極深入。義文版《朝鮮薊》(Il carciofo e il cardo)一書被視為引介朝鮮薊的「聖經」, 近日閱讀,鞭辟入裡,期待這食材得能在台推廣; 而它的迷人之處,西班牙稱其為蔬菜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與烹飪法。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9/06/21 by in 飲食人間福報.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34,086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