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三間書房,除了專業的文學(翻譯)作品、專書、叢書、期刊、影音光碟… 以外,最多的書應該是食譜。
廚藝專家出書(食譜),厚厚一本,一道菜接著一道,讓人讚嘆!仔細一看,稍微變化細節,就是又一道新菜,所以端詳以後,直覺要出食譜,說難也不難。不過,也不簡單,術業有專攻的道理亙古不變; 再者,不會烹飪的話,一行字都寫不出來,更不可能有美美的照片。
話說藝人化妝後,再一番造型打扮,沒有不美的。男的帥,女的媚。但是常常就有 paparazzi 狗仔隊專門要去偷拍藝人的素顏照,打算粉碎粉絲的偶像美夢。
其實藝人的素顏也都頗靚,因為,絕大部分素顏的他們已經不是原來的他們。常常也有「酸葡萄族」、「爛番茄族」去搜索藝人過往的照片,逐一比對,看在哪個階段突然變了樣:高額頭削扁了,扁鼻子墊高了,顴骨縮進了,嘴唇突出了,眼睛變雙眼皮,眼袋變單線… 諸如此類,「素顏」也不「素顏」了。
鋪陳這番,實因今日這道菜毫無華麗裝飾,也毫無添味,為了有點文字趣味,於是從藝人素顏講起,忽覺也與今日這第 997 道朝鮮薊食譜相當吻合,姑且也給它命名:「素顏朝鮮薊」,其實,就像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美麗綻放,無須任何妝點打扮。
由於朝鮮薊食譜系列仍處於「實驗階段」,因此,煮食時,為了確定「先斬後奏」效果好,還是「先烹再宰」較俐落,因此,十餘粒朝鮮薊分成兩組,一組全身泡溫泉,一組剃光頭泡溫泉。這一測試,果真全身泡過,色澤比較統一,也較白皙。
過去幾篇文章寫 1001-998 道食譜,都是「化過妝,也穿的絢爛」(配料、顏色等)。今日就來個素顏朝鮮薊。當然,褪去甲冑後的花木蘭,就是恢復女兒身,展現女子該有的溫柔麗質,開花綻放是必然,這一盤,素顏朝鮮薊,也就是「蓮花朝鮮薊」的本尊:素顏未上妝(沒有任何佐料),依賴它本身的清香和甘甜,也足以誘惑舌尖。
這十餘粒的朝鮮薊來的可貴:仍然是全台幾乎獨一無二的天健生技的產品,卻是教師好友 Sophie Lee 專程南下到埔里農場採購帶回,星期三下了課,又專程開車帶到學校給我。所以今天這素顏朝鮮薊,還多了一味:窩心甜。想來不可思議,怎麼我等是朝鮮薊「瘋」嗎?
不 ! 世界越來越小了。就在 Sophie Lee 帶來朝鮮薊這天,我的國中同學湊巧地,也去埔里造訪廖總的農場了。廖總迫不及待告訴我,這磁場是怎樣的傳電啊!更早在兩週前,一位過去曾有工作往來的學術交流基金會( Fullbright Foundation )朋友,竟然也在廖總的農場出現了。難不成,朝鮮薊是引力,地心在我家嗎?所有會跟朝鮮薊接觸的人,一定會跟我有連結嗎?廖總說,他是朝鮮薊一號,我是二號。他以朝鮮薊為「主業」,當然是一號,我以朝鮮薊為「煮業」,二號是浪得虛名。
今日,「尋物神」(我給美國那位幫我找到朝鮮薊的學生 Vero Hsu 取的別號)告訴我一個新的朝鮮薊知識:我前面幾篇朝鮮薊的文章,提到朝鮮薊的 Cynara scolymus 成分有回甘效果,吃過朝鮮薊後,喝水或是吃其他食物,都會覺得甘甜。然而,尋物神(Vero Hsu)說:他跟不同國籍的朋友一起品嚐朝鮮薊,朋友卻吃不出甘甜。究其因,說是基因的關係,有些人的味蕾無法感受到朝鮮薊的回甘。種族不同,基因有別。這倒給我們啟示,我們時而為了有些事情爭的面紅耳赤時,常常堅持自己是對的,但有可能兩造都是對的,因為基因不同,感受不同,反應自然不同。這也是文化衝突之所在,文化適應的融合過程所必然。所以待人處事/處世之道也要將「基因」考慮進去了。 :)
今日,在美國的弟弟發了一個訊息一張照片給我,他看了我的文章,也受到「蠱惑」,跑去買了兩粒朝鮮薊,蒸完後,吃到硬葉子,不知軟嫩心在哪兒。說來,朝鮮薊又大又美麗,煮前煮後要去除 90% 的身體,任誰都不相信也捨不得。我見照片,他大約切除了三分之一,切掉三分之二都還要再下修呢!
處理這朝鮮薊十分有趣,也有哲理在其間:果敢地切除 90% 的葉子,找到嫩心後,它裡面的葉片還有很多層,像穿蓬蓬裙,一葉又一葉,一圈又一圈,實在神奇,撥開成花,還是一大朵呢!不敢走到這一步,就看不到素顏的美,也嚐不到鮮味的甘。
這週末母親節,家人齊聚,有四個媽媽過母親節,還要繼續推廣朝鮮薊食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