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ing Math 寫 MATLAB 程式解數學
作者自序文,汪群超
推薦序,申強華 (鈦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所謂導讀,序言,推薦文…… 都是行家推行家,甚至寫文推薦的人比作者還更具名望威信學術權威……
今天要做一件違反常態的事,但是「自反而縮, 雖反常吾往矣」,還是寫了。數學「痴」:事實是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很「痴呆」,但是不想如此誠實地承認,因此模糊焦點用「痴」,可以是痴迷,因為的確也短暫痴迷過,但很快地,就又恢復「白痴」狀態。
這是我的先生(汪群超)花了 16 年時間醞釀到實踐完成的著作(學術界慣用名詞是「教科書」,然後再補一槍說「非學術著作」)。2002 年開始,他開「統計計算」一門課,從上課寫講義,線上提供任人下載,到紙本成書的結晶。看到這本書成為書體時,我驚訝與佩服的眼神,五臟六腑都絞在一起,總覺得寫書是一輩子的志業,還沒老成怎寫得出呢?而理工人才,論文的 SCI,SSCI 更勝專書,誰花工夫刻字,做陶侃搬磚的事呢?
尤其,人文社科領域更是以書成一家之言,以書立功立名,寫專書被視為學術之必要、受肯定之必要和傑出之必要(雖然邏輯上,傑出不一定要寫專書,受肯定不一定有專書,學術也非一定成書才算數,但是,但是,不傑出一定是沒寫專書)。16 年生了一本書,期間胎死腹中加上夭折了兩次,這算是第三次懷胎成功生出來的孩子。端看他的自序文有三篇(2002, 2005, 2017),大致可以窺見這樣的心路歷程,尤其是從教書上課的體驗衍生的心得和寫作。這不僅是一本書,一本寫 MATLAB 程式解數學的書,還是學習數學的哲學的書。只是,書面世了,他還是淡淡地說,好像一點也不稀奇,(我是隔行如隔山,看小丘如大山嗎?):這是老派的程式語言(MATLAB),三十年前當學生就會了,因為軟體的費用昂貴,現在的年輕世代不太使用了; 免費的軟體(開放軟體)如雨後春筍,相較之下,這個 MATLAB 只是暫時尚未被淘汰,可能也維持不久了。
「要被淘汰的東西,你還寫?」
「妳自己的研究教學,不管淘不淘汰,妳寫不寫?」
「寫。」
「這就對了」。
學術的堅持、熱忱和志趣不是與時間的槓桿求平衡,也不是顧慮是否在時間的洪流中消失,或是流行、廉價與否才跟進,我用同理心想像,用自己在西文學術上的書寫比擬,自然可以理解這本書的醞釀和完成,刻畫出教學的歷程,學生的學習和教師自我實現的進步與成長。
話說胎死腹中兼夭折兩次,這本書的誕生是四年前(2014)年再催生,東華書局談出書,出版業者和作者樂觀到以為出書如反掌折枝之易,說 2015 年就要完成,哪知一年容易又秋天,又延了一年,2016 年才完成初稿。緊接著校稿,一校稿,二校稿,三校稿,左一年,右一年,又一年,2018 年初才大功告成。如今,我來寫這篇彷彿打書的文章,還沒打就「輸」,都快變成中古書了。
若為打書就不寫,寫書不為/畏打。他寫書這四年來,每天晚上是我們知道彼此在做什麼事的時間,也是彼此盯著自己的電腦「各行其是/事」的時候。我看著他在書房不疾不徐,好像沒有一定要完成的態勢,但是又保持書寫的進度,有時是一堆上百個學生的作業要批改,中斷了寫書的步調。每晚兩人沈浸在書房時,我看他在電腦上敲敲寫寫,有時螢幕跳到即時撥出的球賽(從在美國求學時就是球賽痴),不多時,大約是九點多的時刻,他就站起身來,開始轉手旋腳迴身舞劍,練起太極拳,和諧美麗的弧度飄來轉去後,不知不覺又過了好些時刻,他又坐下來再停留些時,好像在讀拳書,又好像在寫程式解數學,屏神凝思,翻到下一篇章。好似拳理是數學般,一個程式一個式,每天練每天寫,看來書要是沒寫成,拳也精進了。如今書成了,我感覺數學也有太極拳。
今天,這些文字猶如「隔靴搔癢」、「班門弄斧」,因為,我不僅不懂,更是談數學色變。說什麼程式(每次打電腦,我的文字資料庫使用頻率最先出現的是「城市」,「成事」,「呈示」,絕對不是「程式」),** 不僅是鴨子聽雷,更是對牛彈琴,高中聯考敗在數學 (92 分,滿分 120)還有台中女中可念(因為國文一科佔 200 分還可補救),大學聯考敗在數學,只得 29 分***,可就回天乏術。如今偶而睡夢中都還出現數學不及格的惡夢,嚇得醒過來。怎知今天枕邊人竟然寫了一本數學書來嚇我,我只能風馬牛不相及的略說一二這一本「獨一無二」的寫程式的哲學。
「面對困難與恐懼,應當迎面挑戰解決」,這是當時還沒成為夫妻時的男朋友說的話,因此他除了一個電機碩士、電機博士,又去唸了一個數學碩士,因為聯考時他的數學成績也差,因此正面迎戰感受數學 — 讀它念它練它:究竟是難到叫人退避三舍,頭皮發麻,連塗/圖的都不想看 ****,還是既奧妙又趣味?沒想到,一個電機博士,教書生涯二十年,竟然與數學、統計為伍。我想起高三下時我曾經對「機率」大感興趣(當時迷數學代課老師,力求表現,模擬考竟然全班唯一數學及格,剛好 60)。因為某種緣故可以改善自己的數學能力,因為害怕數學可以一輩子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無端恐懼。再思,數學何辜,不是被醜化就是被教壞了。就在昨天,我用簡單的例子說明,向一位國際生解說微積分和統計在她的學門存在的必要原因,她恍然大悟。呵呵,曾幾何時,我竟然也「懂」數學啊!如今,雙手撫觸這本程式解數學的書,我相信,數學惡夢將逐漸遠離。害怕數學的孩子,來使用這本 Coding Math 寫 MATLAB 程式解數學。
** 打出「城市」是因為學術研究議題; 「成事」是常用成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呈示」是行政工作,同仁主管常常要來來往往「呈示」; 「程式」基本上不常出現在我的學術教學行政生活圈。
*** 同一時間,當時在成大航太系/所擔任助教的大哥,剛好在成大監考,他也同步計算並估算,他的妹妹會得幾分,結果他算我大概只能拿 30 分。神準:只比正確成績多一分。算是哥哥給妹妹的疼惜,給個整數吧!
**** 西班牙文說討厭一個人,一件事物至極,不僅不想看本尊,連他/它的圖像影像都不願意看。No quiero verlo/verla ni en pint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