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回贈的彩珠– 《環遊世界首航記》變奏曲

 

回贈的彩珠– 《環遊世界首航記》變奏曲,《英語島》(English Island),2017 年 1 月,第 38 期,頁 56-57。

 


旅行文學行旅

1994 年博士畢業那年的暑假,6 月底邀請西班牙 1989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拉 (Camilo José Cela,1916-2002)訪台,短短一週,媒體的標題寫下台灣掀起了「塞拉旋風」。他在台灣一週期間,幾場訪談、以及聯副、人間副刊的專文報導,講到自己的旅行文學創作,尤其西班牙在地之旅的書寫。雖然當時台灣已有旅行文學的創作,但是大師蒞臨的現身說法,極具推波助瀾效應。緊接著皇冠出版社便跟我討論翻譯塞拉的首部旅行文學作品《亞卡利亞之旅》(Viaje a la Alcarria),中譯本於 1995 年出版,一個月內二刷,當年還得到中國時報「世界書房」年度推薦好書,可見其影響。

1998 年塞拉基金會邀請我去「塞拉文學暑期研習營」演講,我也講到一部分的塞拉旅行文學以及塞拉作品中譯的書市與讀者反應。讀者聽眾反應熱烈,旅行文學儼然是東西方、中西文讀者熱愛的議題。想來它跟「旅遊、觀光」有點因緣,在加上「美食」妝點,就成為連環的「蝴蝶效應」了。1998 年年底中國青年寫作協會會長林水福教授邀請,和幾位第二外語老師在臺大思亮館座談,主講〈漫談西語旅行文學〉,對旅行文學似乎越嚼越有勁。自此,旅行文學和飲食文學成了我的西語/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教學與演講的重點項目了。

而這,其來有自。一方面,西班牙的流浪漢小說與大航海殖民就是旅行文學的真實寫照,相關創作與書寫汗牛充棟。另一方面,西班牙美食 (不識者無以名狀)更是有識之士豎起大拇指的 A++ 等級。所以,旅行文學研究引人入勝,歷經二、三十年不墜。

2001 年,我開始參與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暑假後也換了職場,從輔大來到臺大。距離正式投入教學已經滿七年。學術研究也會有「七年之癢」?應該是階段性必須突破超越的「踢馬刺」。家庭生活上,小朋友也脫離奶瓶奶嘴的「貼身期」,開始正規小學的背著書包上學去。這七年不長不短,陪小朋友這七年沒有進過電影院,復出電影院看的影片是闔家欣賞、親子歡樂的《泰山》。這一年開始,從當代文學回到黃金世紀的文藝復興,也從孩童為主角的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類型著眼,以流浪漢小說代表作《小癩子》(Lazarillo del Tormes)啟動一系列的流浪漢文學研究,接續《騙子外傳》(El Buscón)、《吉訶德》,綿延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的「深度」旅行文學(思想、夢遊、反省式的流浪漢風格書寫)。直到塞拉,又回到「一步一腳印」在地行旅的旅行文學。

2010-2013 的三年期間,我從「旅行‧殖民‧翻譯–拉丁美洲的旅行書寫與殖民文化」的專題計畫撰寫了哥倫布四次西印度之旅的《日記》首航研究(Diario del primer viaje)、西班牙在墨西哥的殖民者艾爾南‧柯特斯(Hernán Cortés)的《書信報告》(Cartas de relación),墨西哥原住民女子瑪琳切 (La Malinche)的「譯者、叛者」的悲情遭遇,以及春天行將發表的義大利探險家畢加菲塔(Antonio Pigafetta)的《環遊世界首航記》(Primer viaje en torno del globo)。2017 年元月號《英語島》的短文算是序言的部分序言。畢加菲塔是義大利人,或許受到前輩同胞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跟隨麥哲倫到東方,成為少數生還回到歐洲的探險家,他的遊記,成為歐洲人到東方另一本旅行指南。2016 年底在杭州,我欲追尋曾被我遺漏的馬可波羅雕像,就在西湖邊,火紅的楓葉,熱鬧的人潮,泛舟的西湖,金黃的陽光篩照馬可波羅雕像,上面分別用義大利文和中文寫著不知是真實還是虛構的文字:「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這可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改寫版!拍完這景致,另一個旅行研究的議題緩緩自腦海升起……

哥倫布和艾爾南‧柯特斯的記載都僅限於「西印度群島」,集中在歐洲前往拉丁美洲的航程、以及拉丁美洲殖民當地的描繪記述。畢加菲塔的《環遊世界首航記》來到了東亞,尤其東南亞諸島諸國的記載寫生,正是我們現在所謂「南向」的國家。

菲律賓是西班牙在東方唯一的殖民地 (1565-1898), 歷經三百多年, 宣教、貿易為其主要殖民大業。因此,菲律賓成為西班牙從拉丁美洲到東方,尤其中國與日本的樞紐據點。西班牙塞維亞的「印度檔案總館」(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文獻有特別以菲律賓為名的資料庫,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首都馬尼拉之外,宿霧更是所有航海探險家的「驛站」,尤其,它是西班牙人 1565 年首先攻佔菲律賓的領地。

爾今觀之,宿霧甚至超越馬尼拉,遠離首都的喧囂和暴動,成為觀光休憩、度假避靜的最佳景點。台北—宿霧直飛只消兩個半小時左右。2016 年 9 月我到了宿霧,看到麥哲倫與原住民衝突的喪命之地,看到原住民奮力固守鄉土的奮戰精神,看到宿霧迎迓觀光的海邊度假別墅區,對應市區塵土飛揚、像擠沙丁魚的火柴盒公車,此一景,彼一景,文明與原始,原本是人類千年的智慧與努力始得,卻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同時呈現,煞像三十年前我短暫工作三個月的公司,座落在仁愛路的精華地段,它的標誌是個人頭面孔,像鋼鐵人,帷幕牆玻璃半邊黑臉,半邊白臉(透明臉),十分醒目的徽誌,往來車水馬龍,行人、車子視線一拉,都會望見他的黑白臉。

宿霧(菲律賓)1898 年「美西戰爭」之後,脫離西班牙獨立 128 年來,處處仍可見西班牙文的身影。溝通的語言是英語,然舉目所見,商家產品,連他們的身分姓名都還是西班牙文。西班牙 333 年的殖民統治,文化的底蘊已然生根深耕,就連國名「菲律賓」(Filipinas / Philippines)都是從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 (Felipe II / Philip; 1527-1598; 1556 登基)的名字衍生命名。科技日新月異,昨是今非,文化是越陳越厚,越厚越濃,即使除了根,土地的成份依然。

2017  年也是個「7」,必然也有癢處復發,要尋求不一樣的「搔癢法」迎迓「聞雞起舞」。看看自己網頁的 CV,往下拉、往上拉,從 2001-2017 有關旅行文學的學術著作約 20 篇,其他報章雜誌雜文可能更雜了。最欣喜的發現和投入是將西班牙大航海時期,傳教士、征服者、探險家…… 等人的遊記、傳記、日記、甚至編年史記以旅行文學的視野切入,閱讀書寫之間,發現趣味、歷史、傳說、典故、民俗、風情豐饒雋永,一種甜到心坎裡、滲到骨子裡的喜悅感。教學研究也應該像旅行,一步一腳印,發現新景點,永存好奇心。

 

*西班牙人曾於 1626-1642 年間佔領北台灣,後被荷蘭人驅逐。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7/01/01 by in 英語島旅行文學.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08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