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Luisa's World of España & Hispanoamérica

尋找長者的風範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工作接觸面廣,有機會見識某些「三教九流」的往昔與今日不同面貌時,才開始慢慢找到過去自己成長歷程中一直懷疑卻無從解的答案。再思、三思之後,深覺有這樣的機會了解頓悟是有福氣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 “scope” 和機會「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但是,了解頓悟的正面深層意義是醍醐罐頂,警惕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不要犯一樣的錯誤,即便無法劍及履及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也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歷史上,不少典範讓我們看到平步青雲、或是瀟灑「揮手自茲去」之人,實踐「莫忘初衷」自勉; 但是當今時日,很多時候,環境和氛圍就像「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要叫人身歷其境不跟著變,難矣!

近幾年來,在許多國際國內場合中,無論是自己的學術專業會議,或是工作的高等教育展、工作坊,發現國際人士探討各種議題時,開始關注比較文化和東西方異同。或許隨著東方的崛起和重要性(例如金磚四國的中國、印度; 東協 ASEAN 的藍圖、儒家的倫理道德與傳統、印度的種姓制度…等等),學者或高教人員做各種分析討論時,例如性別平等,例如資深、新秀職級位階……,開始會納入東方思維參數,時而會將孔子、儒家精神義理納入討論,提出東方之所以異於西方的各種思維考量和發展。

的確,當我腦中想到「尋找長者的風範」時,不難發現自己(或是大範圍的華人世界)都受到這種傳統教育的薰陶,思維和行為多少會顧及生活倫理、傳統規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敬老尊賢; 薑是老的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識途老馬; 老成持重……,以心中尊敬的長者為 role model。許多經驗實例告訴我們,任何一種傳統綿延永續一定有其美德與優點,但是濫用了、逾越了、或是不知不覺忘了分寸,那所有的美德與優勢就會頓時變成殺手,扼殺所有的美意與尊敬,讓一切美好變得灰頭土臉,變得花容失色,從美女變成野獸,從王子變成青蛙。

在教學、研究、行政上,我覺得「教學」一直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享受,因為它是密集、常態互動的,它是永遠面對更年輕世代的志業,也是最能檢驗自己是否正面思辨反省的機會,也是自己是否可以不斷精進,與時並進,有足夠的才能、學識和品德讓學生學習存敬的位子。研究是「燕菜」(燕窩)和「菜燕」(洋菜凍)的差別,順序顛倒了,就會錯將馮京當馬涼,國王的新衣上大街猶沾沾自喜。學者致力研究,見賢思齊,更上一層樓,從菜燕往燕菜日新又新,是必然的走向和期許。行政的真諦是公僕,是服務,但是大部分的人視其是做官,是權勢。它的上下、臺階浮動最明顯,因此,也可能最讓人難以自處,或是難以調適。

近來,我看到一些尊敬的長者 / 學者的言談舉止變了樣 — 不知是原來我自己無知,認識不夠多; 還是偏見造成; 還是先前所談的,這些長者在權力從有到無之間產生物理變化,甚至化學變化,或是因為彼此所處的位置今昔易位,以致於說出的話、表現出的行為讓人瞠目結舌,無法相信這會是我們尊敬的長者的言行。別人改變了,我們卻覺得自己受傷了。好比癡情女子怨嫁錯郎,就算離了婚也無法潔身一樣。按理,知識分子 / 學者是求學問的,不能與一般等同視之,言談修為是每日生活養成,難以相信是一時錯失、忘我或貪念,莫非其人原來如此?

邁入知天命之年後,忽意識到「年齡」也是人生歷練、待人處世一項必要的元素,君子不重則不威,無齡亦不夠說服力。但是年齡經歷或威望不該是我行我素,視年輕人於無物,任自己大放厥詞,忘記尊重他人的權杖。

若我已是長者,訴諸文字,惕勵自省,尊重年輕世代; 若我還不是長者,念玆在玆,行事有度有方,觀他者自勉,勿與之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資訊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6/05/22 by in 其他.

聯絡方式

Tel : (02) 3366-3175
E-mail : luisa@ntu.edu.tw

文章分類

所有文章

點閱數(since 06/27/2014)

  • 342,913
Follow 張淑英 Luisa Shu-Ying Chang on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