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學生會新聞部《花火》媒體的幹部同學(馨儀、怡婷等人)10 月 13 日來信說要採訪。
今天我收到紙本刊物,一轉眼兩個半月過去, 50 頁的內容,介於 A4 和 B5 尺寸 (258 x 190)的期刊,攝氏 17 度的天候握在手中,熱在心中; 非身歷其境,無法知其苦心孤詣。我談的內容可能不是我最在意的,我看同學的用心,感受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世代比我(們)聰明有才幹,面對的挑戰似乎也更多。這倒應證了孟子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我查詢一下歷史資料,我們 email 往來了 18 次,校稿 3 次。編這份《花火》期刊不是同學的本科本業,也不是閒來無事的消遣,平常各有功課要忙,還能像八爪章魚一樣,伸展每個觸鬚,探囊取物,搆到標的。以現在這樣編輯期刊的心思 — 用心和細心,可以想見有機會編大期刊,面對更廣闊更重要百倍、千倍的事情時,一定是從這樣的精神和經驗去延伸發揮,一定也會更專注,更專業,更有視野。
同學來採訪時,我發現,他們不知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讀過了 2000 年刊登在輔大西班牙文系系學會刊物 Pionero (《先驅者》) 的採訪稿。做足了功課,聊若指掌。任何一個人受訪,都會深受感動。
前一晚,我還在想,他們想要我談「大學生的遺憾」,舉凡功課、愛情、友誼、社團、難忘的回憶、錯過的良機… 都可以談,給現在還在念大學的同學一些建言或鼓勵。可是我談到最後似乎沒有談到同學想要的答案。如果有我們談到的內容卻不見扉頁的,那也一定是不想要有遺憾。
定稿後,我還在回想這個問題。
把「遺憾」從腦海移除,就不會有遺憾。
*** 謝謝臺大學生會新聞部《花火》媒體編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