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教兼行政到國際事務處服務已經邁向第三年。國際處的輕與重之間,隨著每一所學校的國際化程度輕重不一。有的學校的國際處工作人員只有三個人,有的連三十個人都還覺得人力短缺。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中說到「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講到國際處,人們就發楞」的疑問,尤其那些過去念大學時期學校沒有這個單位,或是求學期間,不曾想過交換生計畫、訪問生計畫、交換學者、暑期研讀… 這類需求的同學,也會問:「國際處在做什麼」?
質言之:大學裡的國際處可比國家裡的外交部,雖然許多職業外交官不以為然,總覺得自己的身分與重要性遠勝於校園內的國際處,不可相提並論。不過,學校的國際處卻可以做許多外交官不能做或無法做的事。
《台大校友》雙月刊特別邀稿,要我寫一篇國際事務處的業務與任務,同仁和我簡短將這兩年的見聞和工作推廣濃縮成幾千言文字,略能窺其堂奧。
點選閱讀:台大校友101期校務報報 – 張淑英